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互联网+教研背景下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模式,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互联网+教研背景下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资源共享、互动交流与协同合作,促进城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城乡学校;校联体;发展共同体
一、互联网+教研的定义
“互联网+教研”是当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兴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这一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打破了传统教研模式的时空限制,使得教研活动更加灵活、高效。通过互联网+教研,教师可以跨越地域、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研讨、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教研活动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二、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一)构建背景与意义
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制约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共同体的构建,旨在通过互联网+教研模式,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广泛共享,为城乡教师提供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促进城乡教师整体素质的均衡提升,推动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构建策略
1..强化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包括明确共同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以确保共同体建设的有序进行。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应鼓励和支持专家、教研员等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网络教研工作,为城乡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通过专家的引领和教研员的协助,可以帮助城乡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互联网+教研模式,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建立网络型教师学习共同体
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虚拟社区平台,将城乡教师纳入同一学习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应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即提升城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通过共同体的建设,可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之间的深度交流和合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组织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如在线研讨、经验分享、教学观摩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3.利用现有平台改善教研现状
在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研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等。这些平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可以为城乡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依托这些平台,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研环境。例如,可以引入平台上的优质课例学习、专题讲座、作业命题等资源,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利用平台的互动功能,组织教师进行在线研讨和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
4.推动混合互动模式
在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时,应注重线上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线上活动如在线研讨、资源共享等具有时空灵活、交互便捷等优势,而线下活动如专题讲座、实地观摩等则更具直观性和实践性。通过结合这两种活动形式,可以开展混合互动式的教研活动。例如,可以先在线上组织教师进行主题研讨和资源共享,然后线下组织专题讲座或实地观摩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研讨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混合互动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互联网+教研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这意味着,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而应该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等,选修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阅读专业书籍、订阅教育类期刊也是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适应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教研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查找、筛选、运用和再造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资源搜索、课件制作、在线交流等。例如,一位数学教师通过学习如何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出了生动有趣的数学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几何概念,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三)加强互动交流与合作
通过互联网平台,教师之间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进行实时交流和合作。这种跨地域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还可以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一个乡村英语教师通过加入一个英语教师交流群,与城市英语教师进行在线研讨,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学习了城市英语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通过这种交流合作,乡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四、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教研背景下构建城乡学校校联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网络型学习共同体、利用现有平台改善教研现状、推动混合互动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城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发展。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教研模式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涌波,徐日康,关继东."智能研修校联体"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J].科教导刊, 2023(17):153-155.
[2]蔡宇璇,雷波,陈越."校联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34(008):63-66.
[3]胡蓉,张颖奇."一轴六轮"网络教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J].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 2023(9):49-51.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2023-Z-2-1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