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大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大思政课一体化理念的推广,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在大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表明,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大思政课一体化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思政课一体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一理念强调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对于农村初中而言,如何在这一背景下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探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以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一)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1.课堂讨论的组织与引导
课堂讨论是互动式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确保话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争议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讨论进行适时的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2.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的运用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是互动式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们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和立场,从而增强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在设计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和角色,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道德和法治的现实意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的推广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实践能力。
1.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
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些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2.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
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实现自我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实效性
(一)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该体系应当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同时考虑到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
1.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能力、合作精神等,而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考试成绩、作业质量等。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同伴评价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同时通过考试、论文、项目报告等方式进行结果性评价。
2.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引入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引入,如同学互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实施多元化评价时,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流程,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评价的反馈与改进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结果来指导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1.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
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积极的语言和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2.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
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是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的调整。这种调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施动态调整时,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资源是否充足等,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论
通过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大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策略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仲朱颖.“大思政”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学科融合探究——以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内容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4,(19):56-58+62.
[2]何鸿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大思政教育路径探析[A]2024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3.
[3]郭郡郡,雷立瑞.“大思政课”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研学实践融合研究——以《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3,38(04):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