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影响的探索与研究

刘伟华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25期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数字化的蓬勃发展,共同催生了新质生产力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以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引领,正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教育领域亦在其中。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实质性影响,分析了高职教育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改革动向,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以及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南。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职教育;大数据;会计专业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交织的时代浪潮中,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兴生产力形态崭露头角,与传统物质生产力不同,更加倚重于创新技术、知识资本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式。新质生产力的兴起,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纪元,更对教育领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对于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而言,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抢占先机、应对变革,培养出既具备过硬会计专业技能又能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亟待攻坚的重大课题。

一、新质生产力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影响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高职教育理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如今,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育,这一转变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中尤为明显,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新的教育重心。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培养出更加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正面临着全面革新,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贴合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再局限于传统会计与数据处理知识,而是向着更加多元化、前沿化方向发展,如:开设Python编程、财务大数据、数据库管理、财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等课程。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体系中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比重,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操作环境中提升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跨学科课程的融合也成为课程体系革新的重要一环,旨在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会计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新质生产力推动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的变革,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引入,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与反馈,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也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这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探究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新技术与新方法,以适应会计行业发展需求,这既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也是提升其专业素养的机遇。教师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能保持自身专业竞争力,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新质生产力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创新实践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变革方向

(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变得愈发重要,为紧密跟随会计行业发展的脉搏,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必须与产业界保持深度互动,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有助于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与技术进步,更能确保其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通过与大数据、会计等领域的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能共同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意味着校企双方将携手开发一系列既符合市场需求又体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将涵盖传统的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校企合作还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会计实习实训平台,企业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则能借助企业资源,不断完善自身实践教学体系,确保教育内容与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二)创新创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已逐渐成为衡量会计人才竞争力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首先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应涵盖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实践方法以及会计行业前沿动态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造活力。

除课程教学外,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还应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可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锤炼能力的舞台,这些实践活动能帮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市场洞察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还应主动寻求与产业界、投资界等外部资源的深度合作,通过引入外部资金、技术与市场渠道等资源,为学生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这种合作模式将有助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降低创业风险,实现创业梦想的顺利起航[1]。

(三)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变化与挑战,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构建起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可借助在线教育平台、大数据分析等工具,为学生提供全天候、个性化学习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与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还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兴趣点,为学生推送更为合适的学习资源,实现因材施教教育理想。

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职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还应积极拓展职业培训以及继续教育领域,通过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可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课程,帮助学习者提升职业技能、拓宽职业视野,这些课程将不仅关注当前行业热点和技术趋势,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助力他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2]。

结束语:

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带来宝贵的机遇,也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需积极响应,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的实际需求,对既有教育模式进行深度改革与创新。改革的核心在于更新课程体系、引入最新技术,更在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操能力,助力学生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潮流中立足。未来,科技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使得新质生产力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更为凸显,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前瞻性的视野,不断探索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唯有如此,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才能持续保持其时代性,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玲.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人物, 2023(14):0187-0189.

[2]田茂慧.1+X证书制度下会计专业”岗课赛证,多元合力” 教学模式研究[J].美眉, 2023(1):0181-0183.

基金项目:教育教学研究,2023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数智时代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思创”多元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XCGPY2023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