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学科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新时代下,学科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关键趋向。其意义涵盖知识间的相互补充、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治理体系尚未完善及教育资源存在局限。为此,提出组建跨学科协作团队、优化并整合课程资源等对策,以促进其发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跨学科整合;职教培训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正逐步演变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趋向。科技的飞速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迫切呼唤职业教育模式的革新,以满足社会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科融合既为职业教育开辟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它激励学生发展创新与实践能力,增强教育品质与适应性,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学科融合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
1.1知识体系的互补性
在职业教育领域,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显得尤为关键。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例,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为学生奠定了技术理论的基础,而管理学、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则有助于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经济决策。自然科学知识的严密逻辑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灵活创新相互补充,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审视。这种知识体系的互补性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应对复杂的职业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1.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融合在促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趋势是顺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已难以满足职业市场的多元化和动态变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能够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体系与技能,展现出卓越的跨领域沟通与合作能力。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该领域不仅需要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理工科背景的深厚积累,同时也要求具备管理学、市场营销等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素养。通过学科融合,职业教育得以培养出既精通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企业对于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2.探讨学科融合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难点分析
2.1治理体系结构存在缺陷
以产教融合为例,剖析职业教育治理架构对学科交融的效应。产业与教育在目的取向上大相径庭,这为学科交融造成了巨大挑战。产业侧重盈利,强调经济效益与市场需求,追求高效与竞争力。教育则立足于人才培养,着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致力于知识传授与人才培育。此目的取向的不同,致使产业与教育在价值观、行为模式及评估标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譬如,在职业教育领域,企业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期盼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为企业创造效益。教育机构更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培育其创新潜能,为其未来职业生涯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此类差异导致产业界与教育界在学科融合的进程中难以实现理念上的统一,合作遭遇显著的障碍。
2.2教育资源受限情况
职业教育学校在推进学科融合上遭遇难关,尤以中西部学校为甚。受地理和经济双重制约,此类学校教学设施滞后,缺少关键设备及教材,难以支撑多学科教育需求。如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融合课程,亟需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而学校往往无法配备。智能制造与管理学结合的专业,跨学科教材与案例稀缺。资金匮乏还阻碍了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的开展,削弱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教师团队素质对学科融合意义重大,但部分职教教师跨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3.探讨学科融合于职业教育的策略
3.1组建跨学科的教研团队
跨学科教学团队成员须拥有专业知识及协作技能。他们既要精通各自专业,又需涉猎相关学科。如智能制造与管理学融合团队,工程教师须掌握管理学概要,管理学教师则需知晓智能制造技术,以强化知识与实践融合。协作技能为跨学科教学团队成员之必需。成员应具备出色沟通能力,清晰表达见解,并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团队合作中,成员应彼此尊重、支持,携手解决难题。如在项目式学习中,各学科教师需紧密协作,共同设定项目目标、规划项目方案,并在执行中有效沟通、协调,保障项目顺畅推进。
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需实施多项举措。开展跨学科培训极为关键,学校须组织专门课程,并邀专家来讲授,以拓宽教师眼界,并强化教学能力。诸如,进行“智能制造与管理学交融”之培训,助推知识互通。增进教师协作,激励跨学科教师携手进行教学探索,寻找融合教学法。
3.2汇总并整合课程资源
学科融合职业教育须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各学科交融,培育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以“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融合课程”为例,该课程融合艺术设计美学与工程技术实用,课程内容涵盖艺术设计基础、工程制图、材料科学等模块。艺术设计基础模块传授设计原则与方法,提升审美;工程制图模块教学设计向工程图纸转化;材料科学模块介绍材料特性与应用,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如产品设计项目,学生运用艺术设计创意方法,打造独特外观与功能产品,并借工程技术知识选材与制造,确保产品可行与质量。此融合课程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构建有机教学体系乃学科融合之关键所在。首要之举,乃破除旧有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例如,可整合各异学科课程,组成综合课程模块。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鉴,将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课程融合为“电子商务综合课程模块”,内容涵盖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电商管理等。需运用多元教学法,推动学生跨学科学习进程。诸如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策略,使学生在实操项目中融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建立跨学科教学评价机制亦不可少,既要考量学生对单一学科知识的掌握,亦要评估其跨学科思维及实践能力。
4.结论
新时代下,学科融合的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它适应了社会经济的种种需求等,然而却面临着治理体系尚未健全等难点。需着手构建跨学科团队,并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这属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政府、学校、企业及教师四方携手,共同不懈地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言.职业教育研究:独特性与多学科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9):1.
[2]赵晓雪.深化学科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6.
本文系 :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立项编号)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