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道德修养和激发奋斗精神在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包括: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理论学习、融入课程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重中之重,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心工作,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当代大学生一生的精神教育具有长远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找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点,探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二十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强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它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豪感。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它能够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二)强化政治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是强调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确保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的重要保障。政治意识要求党员从政治上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坚定政治信仰,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大局意识要求党员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核心意识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看齐意识则是要求党员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执行。
坚定“四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成果的认可,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做到“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
(三)提升道德修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来说,是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全面提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于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教育可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增强价值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实践。
(四)激发奋斗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守正创新要求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同时,勇于创新,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则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精神内涵并激发奋斗精神,是因为它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进步方向的认同感。这种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能够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理解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
(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1]这一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即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的期待,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这样的教育目标不仅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也符合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突出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的培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2]这种做法强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目的事为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热情。同时它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需求,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内化使之成为指导行动的内在动力。[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践行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未曾预见的问题和挑战,这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立足至关重要。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动力。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够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者。他们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能够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成长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创新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创新教学模式还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和深入。教学方法创新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
学校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小组讨论是深化理论理解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报告中的特定议题进行深入学习、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以此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理解,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讲座系列。每期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或几个关键议题。学校要精心选择讲座主题,确保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且与学生的专业或兴趣紧密相关。
(二)融入课程教学
学校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职课程教学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纳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之中。教师通过系统讲授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4]在专业课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案例和讨论话题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受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学校还需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互动交流空间。在课程考核中,教师要增加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解和应用的考察,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开展主题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学校可以举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他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掌握。在演讲比赛中,学生可以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进行演讲展现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知识竞赛则可以通过问答形式考察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的熟悉程度。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在社区服务中推广党的政策,在志愿服务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平台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最新的政治理论和政策导向。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发布解读文章、相关新闻和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理论水平。[5]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强化实践教学
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教育领域落地的重要举措。学习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学校可以通过“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将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与企业携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于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与企业双方可以紧密协作,积极邀请企业界的精英专家参与到课程设计,共同规划教育蓝图,以企业的宝贵经验和前瞻视野为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教学内容得以不断更新迭代,既保持了教育的前沿探索性,又确保了其实用价值和社会适应性,确保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脉搏同频共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此外,学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的育人模式,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学生们不仅在实践中锤炼了技能,更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通过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课程思政软实力建设。这些培训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设计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确保教师能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学校要鼓励教师开展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的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学校可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教师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七)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辅导员工作中,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重要使命,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沟通桥梁的搭建者和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学校以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座谈会等多形式组织辅导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相关文件,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辅导员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确保在工作中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意识、提升道德修养和激发奋斗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加强师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展望未来,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融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自娟.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J].华夏教师,2024(8):38-40.
[2]章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9):55-57.
[3]速继明;夏艳秋.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实践路径研究[ J].思想政治课研,2023(3):107-111.
[4]刘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J].成才之路,2024(8):33-36.
[5]胡方梅.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J].教书育人,2024(1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