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场域理论视域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摘要:本文以场域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包括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提出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等改革策略,强调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增加实践课程比例、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引进实践经验丰富教师、加强教师培训与考核、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及注重课程思政融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改革成效,学生作品在创新性、实用性、艺术性方面表现出色,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场域理论为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和方法,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场域理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引言
场域理论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空间中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场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场域理论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涉及多个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等,这些主体在教学场域中占据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权力。通过场域理论,我们可以明确各主体的位置和角色,分析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从而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场域理论有助于我们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场域理论中的资本和惯习概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收益,培养学生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形成符合社会需求的惯习。例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总之,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场域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场域理论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场域理论的核心概念
1. 场域的定义和特征
场域是社会空间中的一种客观关系网络,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动态性。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场域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教师、学生、企业等主体共同构建的特定社会空间。这些主体在教学场域中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场域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等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企业作为教学场域的外部力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行业最新动态,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场域的自主性体现在其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和发展逻辑。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和学习要求,这些规则和要求共同构成了教学场域的自主性。独立性则表现为教学场域与其他社会场域相对独立,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动态性意味着教学场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随着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场域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2. 资本与惯习
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惯习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资本和惯习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经济资本在教学中可以为教学设施的改善、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例如,学校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先进的设计软件、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文化资本则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资本则是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惯习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在教学中,学生的惯习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例如,一些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惯习,他们会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一些学生则可能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惯习,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习,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影响学生的惯习形成。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都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场域理论与教学改革的结合点
1. 教学场域的构建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场域至关重要。这一教学场域涵盖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要素,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场域中占据重要位置。他们应依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项目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资源则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包括先进的设计软件、丰富的图书资料、真实的案例素材等。通过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场域。
2. 资本的积累与转化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文化资本的积累与转化
文化资本表现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参加艺术展览等方式,积累文化资本。例如,学生可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参加设计竞赛、实践项目等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文化资本转化为专业能力,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设计项目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质。
(2)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转化
社会资本是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的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实习和项目合作中,积累社会资本,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与专业人士交流等方式,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惯习的培养与调整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习,调整不适应教学改革的惯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良好的学习惯习
良好的学习惯习包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惯习。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采用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影响学生的惯习形成。
(2)调整不适应教学改革的惯习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应教学改革的惯习,如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过于注重形式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这些惯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内涵,而不是仅仅关注作品的表面效果。通过调整不适应教学改革的惯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场域理论视角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优化
1. 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认识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衔接的重要性。基础课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石,能够为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技能基础。调整课程设置,要明确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专业课服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2. 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大力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以工作室为引领,以项目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按照实践课程占 70%,理论课程占比 30%的比例整合专业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创新
1. 转变教学观念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适当加以引导。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实践教学
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才能真正掌握设计的核心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项目。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企业的专业设计师和工程师可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最新动态。
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参与公司的实际项目,从项目策划、设计方案制定到施工管理,全程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流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可以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配备先进的设计软件、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技能和方法。
(三)教学资源整合
1. 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行业实习实践、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
通过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设计师和工程师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最新动态。同时,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配备先进的设计软件、设备和材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技能和方法。同时,工作室还可以举办设计竞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 注重课程思政融入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课程思政融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三、结论
场域理论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学资源等措施,可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场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整合教学资源,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行业实习实践、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注重课程思政融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总之,场域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翁彦,苗睿岚,李永芳.基于场域理论的高职院校协同企业境外办学发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7(05):133-135.
[2]刘亚.场域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4,(10):199-201.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0.065.
[3]陈舒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J].上海服饰,2024,(02):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