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课程统整: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向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要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而需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大单元教学作为课程统整的重要形式,通过主题化设计、任务驱动与综合评价,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割裂状态,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从理论基础到实施策略进行全面探讨,并结合教学案例,探索课程统整对学生素养培养的具体作用。研究表明,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课程统整;数学核心素养;素养本位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系统性与逻辑性为核心特征,但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点的分割传授,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碎片化、综合应用能力不足。在“知识本位”背景下,教学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数学教育逐渐向“素养本位”转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大单元教学作为课程统整的重要方式,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设计主题化任务,将知识点串联为逻辑严密、目标明确的整体学习模块,为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基于课程统整理念的教学组织方式,通过主题化设计将相关知识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引导学生围绕具体问题开展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还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培养。例如,在“空间与图形”单元中,可将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实际应用及问题解决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加深理解。
(2)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向
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目标,注重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然而,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培养。在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培养数学素养的手段而非最终目标。通过主题化学习,学生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应用知识,并发展逻辑推理能力与创新思维。
(3)课程统整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传统教学内容的分割与碎片化限制了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相关知识点与技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为其未来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1)设计主题化任务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是设计具有综合性与挑战性的主题化任务,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能够在多维度的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数据统计”单元中,任务可设计为“调查校园垃圾分类情况”,要求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优化建议。为增加任务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教师可以设置任务的多个层级,如分类垃圾桶数量评估、垃圾分类宣传效果分析等。这一任务不仅涵盖知识点的学习,还融合了问题解决与实践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扩展任务内容,如鼓励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垃圾分类的统计与反馈,进一步巩固知识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2)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
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其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性,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梳理单元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教学活动加以呈现。例如,在“数的运算”单元中,可通过分层任务逐步引导学生从基本运算理解到复杂问题建模,建立知识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为强化这种关联性,教师可设计跨章节的综合任务,如结合“数的运算”与“数据统计”,让学生完成“班级运动会成绩统计与分析”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四则运算计算总分与平均分,同时利用统计图表呈现比赛数据。这样的任务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增强其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把握。
(3)优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大单元教学需突破单一结果评价模式,通过多样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性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还注重其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其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学习态度。此外,可设计阶段性评价活动,如通过学习日志或任务记录表,让学生定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办法,逐步提升自我调控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置动态反馈环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此同时,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还包括同伴互评、小组展示与自我评估等,这些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反思能力。最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学生能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实现对任务目标的全面达成,同时在过程中形成更为扎实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案例
(1)案例一:数据统计单元中的实践应用
某校四年级设计了“数据统计”单元任务“校园垃圾分类调查”。学生分组完成垃圾分类情况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并用统计图表呈现结果。在讨论环节,学生结合统计数据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如增加分类垃圾桶或加强宣传教育。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统计方法,还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2)案例二:空间与图形单元中的综合设计
在“空间与图形”单元中,任务设计为“规划一个校内绿化带”。学生需计算绿化带面积并设计合理的布局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用了多边形面积公式,并通过讨论与计算解决了面积分割与资源分配问题。最终,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成果,并通过教师与同伴评价优化设计方案,进一步巩固了空间想象能力与问题解决技能。
(3)案例三:数的运算单元中的跨学科任务
某校五年级在“数的运算”单元中设计了“管理校园小卖部”的综合任务。学生需根据进货成本与销售数据计算利润,并设计最佳销售策略。这一任务结合了数学运算与经济知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了四则运算,还培养了逻辑思维与商业意识。
四、大单元教学的成效与优化方向
(1)大单元教学的成效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大单元教学在小学数学素养培养中具有显著成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了多维度能力,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能力。此外,课程统整增强了知识的内在关联性,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2)大单元教学的优化建议
尽管大单元教学成效显著,其实施仍面临一定挑战。首先,任务设计需进一步注重难度分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其次,教师需加强对评价体系的研究,确保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过程;最后,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需进一步加强,为大单元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通过课程统整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向,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结合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分析了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及实际成效。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的优化方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资源整合能力,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陆启梅.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智力,2024,(14):171-174.
[2]彭长江.大概念指引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4,(32):94-96.
[3]汤天哲.“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4,(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