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创新探索

曾耀艳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40期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长沙 410137

摘要:深入剖析就业导向对该专业教育的重要性,精准定位教育目标并提出优化策略,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阐述创新举措,同时探讨创新教育实施中的保障机制与注意要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建筑行业培育优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创新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行业作为关键支柱产业,对专业人才的渴望与日俱增。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肩负着为其输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渐显滞后,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出现偏差。就业导向下,如何革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雕琢出契合建筑行业需求的人才,已然成为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二、就业导向的重要性

(一)契合行业人才需求演变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如同一股汹涌浪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这就促使人才需具备更为多元与高阶的知识架构、技能水准及综合素质。就业导向的教育模式恰似精准的导航仪,引领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紧密追踪行业动态,依据行业需求及时校准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育出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娴熟且职业素养卓越的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建筑行业不同岗位的差异化需求。

(二)助力学生就业突围

在竞争白热化的就业市场中,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面临着本科院校毕业生及其他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夹击。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焦点聚集于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的精心雕琢上。如此一来,学生毕业之际便能手握建筑行业相关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顺利斩获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而在就业混战中崭露头角,显著提升就业成功率与就业质量。

(三)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前行

高职院校的兴衰荣辱与其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声誉紧密相连。当建筑类专业教育坚定地围绕就业导向展开创新变革,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深受建筑行业青睐的高素质人才时,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必将如火箭般蹿升。这无疑会像一块强力磁石,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纷至沓来,由此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高职建筑类专业教育创新举措

(一)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

挣脱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桎梏,以建筑类专业岗位工作过程为蓝图构建全新课程体系。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监理、造价等核心岗位展开工作任务拆解与分析,精准确定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素,并将其巧妙转化为对应的课程学习模块。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为例,可设置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课程内容遵循工作过程的逻辑脉络编排,由简至繁、从单一走向综合,助力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逐步夯实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此同时,高度重视课程间的横向交融,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全方位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据建筑类专业课程内容巧妙创设实际项目或逼真工作情境,将学生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或破解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汲取知识、锤炼技能。比如在建筑设计课程中,教师可引入真实的建筑设计项目,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的全流程,在实战中磨砺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力量,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等,为学生营造更为直观、鲜活的学习情境,显著提升教学成效。此外,持续强化课堂互动,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与主观能动性,着力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显著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与时长,全力打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层面,大力加强建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配备先进且完备的建筑施工、测量、检测等实训设备,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例如打造建筑工程实训中心,涵盖建筑材料实训室、建筑力学实训室、建筑施工工艺展示区、建筑工程模拟施工现场等功能区域,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建筑工程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实训项目。校外实践教学方面,深度拓展与建筑企业的合作维度,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序组织学生赴企业开展认识实习、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借助实习契机,让学生深入了解建筑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工作流程与企业文化,将所学理论知识精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切实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建筑市场调研、社区建筑服务等,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

(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堪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密钥。一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投入力度,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建筑企业挂职锻炼,深度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等工作,促使教师及时洞悉行业发展前沿动态与企业实际需求,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建筑行业从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兼职教师能够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鲜活地带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此外,构建健全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踊跃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学改革研究与科研项目开发,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科研水平,精心锻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结语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创新是顺应建筑行业发展大势、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明确教育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一系列创新行动,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够卓有成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质量,为建筑行业培育出大批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精湛且职业素养优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健、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参考文献

[1]刘林.论国内建筑行业现状以及发展[J].四川建材,2022(8):47-49.

[2]叶飞,雷振东.对当代建筑教育的思考及教学实践[J].当代建筑,2020(2):131-133.

作者简介:

曾耀艳,女,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