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策略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在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就诊的90名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原则,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咨询与辅导;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理性情绪重构、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想象放松技巧及呼吸放松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评估工具,分别于干预前(初次就诊时)与干预后(完成所有干预疗程后)对两组学生的焦虑情绪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为期数周的心理干预后,试验组学生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1),表明合理情绪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策略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具有明显效果。结论: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可显著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情绪状态。该模式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实践效果,值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大学生;焦虑情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作为社会重要群体,其身心健康发展备受关注。在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包括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据文献综述,焦虑在大学生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均构成威胁。焦虑情绪不仅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头晕、背痛、颈痛和头痛等躯体不适,还可能削弱免疫功能,增加患癌风险[1]。同时,长期的焦虑情绪还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失眠、痛苦,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杀。焦虑个体倾向于悲观预期,夸大问题,对未来充满担忧,从而幸福感降低,生活质量下降。针对大学生焦虑情绪,采取有效心理干预至关重要[2]。目前,国内关于改善大学生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如气功、排球、太极拳)、正念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面。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本研究旨在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探索其在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中的可行性,为减少大学生的焦虑,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心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一组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包括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心理咨询中心登记并确诊的90例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其中,男性学生56名,女性学生34名,年龄范围集中在18~25岁之间。
在焦虑症程度分类上,采用专业心理评估工具进行划分:轻度焦虑症学生30例,表现为偶尔出现焦虑情绪,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较小;中度焦虑症学生40例,焦虑情绪较为频繁,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困扰;重度焦虑症学生20例,焦虑情绪持续且严重,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纳入标准方面,要求:1)学生需根据专业心理评估,确诊为焦虑症;2)无个人或家族精神疾病史,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纯粹性;3)学生需具备清晰的意识与正常的认知能力,可以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心理干预过程,确保研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1.2方法
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名学生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名。两组学生在年龄、学历背景、居住地域、所学专业以及焦虑症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学生仅接受常规的心理健康护理与教育,如心理咨询、药物指导等基础服务。而试验组学生则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实施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措施。该干预方案旨在通过调整学生的不合理认知模式,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并结合放松技巧以缓解身心紧张状态。
为量化评估干预效果,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在入组当天(即干预前)与出院前一天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SAS得分变化,客观分析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
1.2.1合理情绪疗法
第一阶段:心里疗愈师要识别并指出学生持有的不合理思维模式与信念体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身状态的形成原因,以及不合理信念与负面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心里疗愈师需精准定位学生的ABC(即诱发事件A、信念B与情绪及行为后果C)模式,并清晰地向学生阐释,正是这些不合理信念触发了其不良情绪反应。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ABC理论框架与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念,为学生提供认知转变的起点。
第二阶段:心里疗愈师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ABC理论的理解,明确指出持续困扰他们的不良情绪,根源在于内在的不合理信念。此阶段,心里疗愈师可借助学生分享的个人经历,共同探寻触发不良情绪的具体不合理信念,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自主识别问题症结,并对诱发性事件进行理性再评价。随后,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自身的心理困惑,通过逻辑推理与认知重构,逐步削弱不合理信念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理性的认知模式。
第三阶段:积极协助学生跨越从认识到行动的转变,即不仅识别并理解问题,更要着手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与不合理信念进行直接辩论,促进学生内在认知的转变,摒弃歪曲、非理性的想法,转而接纳更为合理、健康的信念体系[3-4]。这一过程要求心里疗愈师运用辩论技巧与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实现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彻底放弃不合理信念。
第四阶段:侧重于巩固前期干预成果,确保学生能够持续、稳定地摆脱不合理信念的束缚,并进一步强化合理信念的根基。此阶段,心里疗愈师将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合理信念与思维方式,灵活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情境中,以实践促进深化,帮助学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自觉、有效地运用合理思维方式,替代原有的不合理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其心理适应能力与生活质量。
1.2.2放松训练
(1)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进行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时,为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设计一套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方案。训练开始前,确保学生置身于光线柔和、环境安静的空间内,身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并采取仰卧位,双眼轻闭。随后,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采用温和、愉悦且富有节奏的声音,引导学生依次放松前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等全身各个部位[5]。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从紧张状态逐步过渡到放松状态所带来的愉悦感。该训练每两天进行一次,每次持续10至20分钟,通过重复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放松能力。
(2)想象性放松训练。为进一步强化放松效果,本研究还引入想象性放松训练。该训练要求学生在一个舒适的姿势下,双眼微闭,尽可能地放松全身肌肉。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学生开始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宁静、轻松且令人愉悦的情境中,如躺在温暖阳光照耀下的沙滩上,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的声音。身临其境的想象不仅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紧张与焦虑情绪,还能有效控制其唤醒水平。与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一样,想象性放松训练同样为每两天进行一次,每次持续10至20分钟,并可与前者交替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放松效果。
(3)腹式呼吸法: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了腹式呼吸的技巧,以此通过调整呼吸模式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学生可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双手分别置于腹部与胸部,通过鼻腔缓慢吸入空气,使膈肌下降至最大程度,腹肌随之放松,腹部呈现凸出状态。呼气时,则通过口腔缓缓排出气体,此时腹肌收缩,膈肌放松并因腹腔内压上升而上移,有效促进肺部气体的排出。该训练建议每日进行3~4次,每次重复练习8~10个呼吸周期,尤其适宜在疾病的康复阶段及出院前夕进行,以巩固治疗效果,促进学生身心状态的全面恢复。
1.2.3测评方法
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设计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作为评估工具,分别在研究初期(大学生入组当天)与研究末期(干预结束)对参与研究的两组大学生进行焦虑情绪的量化测评。SAS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可全面反映个体的焦虑主观体验,每个条目依据症状出现的频次分为四级评分体系,其中15个条目采用正向计分,另有5个条目采用反向计分,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该量表能够有效评估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追踪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根据中国常模标准,SAS量表的标准分界值设定为50分。具体而言,得分在50至59分区间内表示存在轻度焦虑情绪;得分介于60至69分之间,则表明焦虑情绪达到中度水平;若得分超过69分,则视为重度焦虑状态。通过这一标准化的评分体系,可以客观精确地量化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呈现方式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以确保数据描述的精确性和完整性。针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结果
在实施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前,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的焦虑情绪进行基线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试验组的SAS评分为(65.20±2.80)分,而对照组的SAS评分为(66.10±3.30)分。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干预前的SAS评分差异未达统计显著水平(P>0.05),表明两组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基线状态相似,具有可比性。
完成心理干预后,再次对两组大学生进行SA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SAS评分显著降低至(44.80±3.20)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也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为(54.60±4.10)分。与各自干预前的评分相比,两组的SAS评分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P均<0.01),表明两种干预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焦虑情绪。然而,进一步比较干预后的SAS评分,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证明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在改善大学生焦虑情绪方面相较于无特定干预的对照组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3.讨论
在医学领域的社会-心理-生物模型中,心理因素被视为影响身体健康与疾病发展的重要维度。对于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的波动不仅关乎心理健康,也可能对其整体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焦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导致学生陷入持续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之中,这些情绪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显著,且往往成为加剧其心理困扰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通过激活体内的交感神经系统,引发血管收缩,进而增加心脏负担[6-7];同时,这些情绪还可能通过调节儿茶酚胺等内分泌因子,对心肌造成损害,促进心室重构,从而在无形中加重病情[8]。
当前,焦虑等精神因素在心理健康问题中的致病作用已得到认同,但在针对大学生焦虑症的实际干预措施中,这一认识尚未得到充分转化为有效的临床应对策略。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疗法作为两种行之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学生的治疗中,特别是在帮助个体识别并挑战不合理信念、学会有效的放松技巧以缓解紧张与焦虑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
合理情绪疗法侧重通过深入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认知框架,并融入人文关怀元素,以此缓解学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放松训练则是一种通过精神与肌肉双重放松技巧,实现身心全面舒缓的方法。理论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针对多种心理疾病的不良情绪产生显著的缓解效果。在本研究中,将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疗法创新性地应用于患有焦虑症的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中。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焦虑自评量表(SAS)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干预后,试验组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1)。结果证明合理情绪疗法联合放松训练疗法在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方面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值得推广与实践的干预策略。
当前,大学生焦虑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焦虑症不仅给个体带来深重的心理负担,还对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鉴于不良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情绪疏导显得尤为迫切。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疗法作为两种非药物治疗手段,以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且较少受时空及经济条件限制的特点,在心理健康干预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两种方法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学生识别并挑战不合理信念,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还能通过身心的全面放松,减轻焦虑症状,提升整体心理韧性。因此,将合理情绪疗法与放松训练疗法相结合,探索其在大学生焦虑症治疗中的综合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王肖川,杨琴,郭宁.合理情绪疗法联合正念疗法对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9(16):176-178.DOI:10.19738/j.cnki.psy.2024.16.056.
[2]虞婷,张黎晴,储霜.理性情绪疗法联合正念冥想对恶性血液病病人焦虑情绪、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12):2268-2271.
[3]纪娉娉,张京学,李晓.合理情绪疗法联合正念疗法对青少年焦虑症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9(10):143-145.DOI:10.19738/j.cnki.psy.2024.10.040.
[4]韩陨,张晓佳,张晓红,等.理性情绪疗法联合中医情志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4,46(03):456-459.
[5]吕新荣,崔玉霞.合理情绪疗法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4,19(06):170-172.DOI:10.19738/j.cnki.psy.2024.06.056.
[6]田娜,严丽,程瑾.理性情绪疗法与音乐疗法在骨折后焦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月刊,2024,19(01):164-166.DOI:10.19738/j.cnki.psy.2024.01.050.
[7]侯延龙,唐霁,李宁玉,等.合理情绪疗法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12):2127-2130.
[8]张丽霞.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肺癌化疗患者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05):92-95.DOI:10.19793/j.cnki.1006-6411.2023.15.023.
2022年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理性情绪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项目编号:GJJ2209816
作者简介:应丽莎(1989-)女,硕士,副教授,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