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职医学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的研究

刘仲夏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56期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010070

摘要:随着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医学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提出了"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通过构建"医学人文、医患沟通、医德法规、医学科研、医疗实践"五大模块,将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品质和扎实医学专业技能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高职医学类院校;课程思政;五位一体

引言:高职医学类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医学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医学人才的全面发展,是摆在高职医学类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课程思政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路径。本文立足医学专业特点,提出"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旨在为高职医学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高职医学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1.课程思政是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亟需进行改革创新。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为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路径。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1]。这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全面发展,也为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思政是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课程思政建设为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将职业道德、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同时,课程思政还能提高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中灵活应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课程思政还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激发其探索医学前沿的热情,为医学科技进步贡献力量。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医学类院校"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1.医学人文:培养医学生仁爱之心和人文情怀

在医学人文模块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融入人文关怀、同理心、服务意识等内容。通过开设医学人文选修课、举办医学人文讲座、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其仁爱之心。同时,可以借助医学史案例、名医事迹等素材,引导学生感悟医者仁心的内涵,传承医学人文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生命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其人文情怀。此外,还可以通过医患沟通情景模拟、医学伦理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医患沟通:提升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患沟通模块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重点培养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移情能力等。可以通过开设医患沟通课程、组织医患沟通情景模拟、开展医患关系专题讨论等方式,提高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同时,要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患关系观,学会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换位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优秀临床医生开展经验分享,解析医患沟通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策略。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医患沟通虚拟仿真系统,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平台,全面提升其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3.医德法规: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医德法规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在医德法规模块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重点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可以通过开设医德法规必修课、举办医德法规专题讲座、组织医德考核等方式,教育引导医学生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同时,要重视医德医风案例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学习优秀医德事迹,汲取警示教训。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医疗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3]。此外,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开展讲座,普及医疗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提高法律素养,为日后执业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

4.医学科研:激发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

医学科研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引擎。在医学科研模块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设科研方法课程、组建科研兴趣小组、开展科研项目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医学前沿,激发科研热情。同时,要重视科研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践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优秀科研工作者开展经验分享,解读科研成果转化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此外,还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临床科研项目的机会,提升其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的医学人才。

5.医疗实践:锤炼医学生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

医疗实践是医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医疗实践模块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培养。可以通过组织见习实习、开展临床技能竞赛、召开病例讨论会等方式,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引导其树立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理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优秀医师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揭示职业操守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向楷模学习。此外,还可以开展医患沟通情景模拟,锻炼医学生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医疗实践各环节,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疗人才。

结束语:"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是高职医学类院校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通过医学人文、医患沟通、医德法规、医学科研、医疗实践五大模块的有机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高职医学类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措施,为"五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促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娜,张珊,薛娣.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类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策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3, (25): 37-40.

[2]刘挹潞。 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基本内涵,实践困境与推进路径[C]//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2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一). 南昌医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2022: 6.

[3]张宜蓓,冯晓灵. 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2, 40 (16): 38-41.

作者简介:

刘仲夏,(1978.05一 )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讲师(9级),研究方向:生物医学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