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丁琳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59期
河南省洛阳市第九高级中学 471000

摘要: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与认知,提升地方文化认同感,促进乡村振兴。乡土资源作为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不仅具有教育价值,还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和实践机会。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还能通过跨学科整合提高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的意义,对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地方认同感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开发策略,为乡土资源的教育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土资源;研学课程;地方文化

引言

乡土资源指的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历史遗迹、传统文化等,通过将这些资源与教育教学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还能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发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不仅能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本文将探讨乡土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并分析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策略。

1乡土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1.1 乡土资源的内涵

乡土资源指的是教学发生地所在的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俗传统、名人史事等。这些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空间或多或少具有重叠性和接近性,属于学生学习的前置知识。利用学生熟知的乡土资源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易于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和学习兴趣,亦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1.2 乡土资源的特点

地方特色资源具备鲜明的地区特征、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质以及丰富的种类差异。所谓的地区特征,是指这些资源仅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域,该区域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面貌的直接体现。这些资源通常蕴含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难以被他的完全模仿。而种类差异则表现在资源类型的丰富性上,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民间习俗,各地的地方特色资源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风貌。

2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的意义

2.1 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与认知

依托本土资源的探究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身临境的学习机遇。常规的教学模式大多囿于教材与理论,而探究式教学则让学生跨出课堂,亲身体验自然与社会,从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感受自然之美、历史之厚、文化之深。学生参观古镇遗迹、亲手制作民间工艺品、加入农业生产等,把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内涵的领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们的认知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变得更加直观和深刻,进而更全面地理解当地文化、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

2.2 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地方特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参与研学课程活动,学生可以对家乡的自然风貌、文化遗产以及民间习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实地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了更为直接的体会,进而提升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尊心。在探索乡土资源的进程中,学生们不仅领略了本地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从多个维度感受地域文化的别具一格。通过探究本土传统艺术、历史传说以及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切实领悟到前辈的智慧和创造力,进一步点燃他们对家乡的深情与骄傲,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担当。这种文化归属感和自尊心不仅有助于塑造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同时也对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

2.3 促进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

依托本土资源的探究式教学项目,对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当地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贡献了正面力量。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成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之一。这类教学项目通过汇集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及民间工艺,为乡村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乡村所拥有的独有资源得以转化为教育及文化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及研究者的目光,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多样化增长。学生在参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知识与技巧,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更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

3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策略

3.1 确定课程目标

开发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应紧密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主要目标应包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直接接触乡土资源,感受和体验不同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2 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研学课程的核心,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乡土资源的多样性和地方文化的特色。基于乡土资源的课程内容设计,首先要注重自然资源的利用,比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考察、植物与动物观察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要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元素,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讲述地方民间故事和文化传说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本土文化和历史背景。要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如农业、手工艺等,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生产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当地经济的理解。课程内容设计时要确保知识的丰富性与趣味性,鼓励学生参与和体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3 跨学科整合

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应强调跨学科的整合,通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乡土资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在课程设计时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地理学、历史学、艺术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学习地方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进而探讨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传统艺术或手工艺,结合美术设计、工艺学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和实践能力。

结语:

基于乡土资源的研学课程开发,不仅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与自然、历史和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乡土资源的引导,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生动、全面的学习体验,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课程开发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课程设计的创新将为地方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广平,利艳芬.”我是陈村人”乡土研学课程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 2023(14):83-85.

[2]黄润昭.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 2022(5):3.

[3]洪新江.探究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策略[J].华夏教师, 2022(7):34-36.

[4] 刘会芳.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研究[J].家长(上半月), 2021, 000(004):109-110.

课题名称:《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研学旅行的案例教学探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