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研究探讨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阐述了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的定义及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体育运动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革课程设置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学生体质健康;影响机制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愈发受到重视,而体质健康作为其中关键一环,与高校体育运动环境紧密相连。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不仅肩负着知识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更应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育。体育运动环境恰似一片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其优劣直接关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二、高校体育运动环境概述
(一)高校体育运动环境的定义
高校体育运动环境仿若一座多维立体的健康生态系统,涵盖多元要素。硬件层面,校园里星罗棋布的田径场,那赤色跑道与绿茵草坪交织,见证无数青春脚步;篮球场,篮板矗立、球网轻晃,承载热血对抗;足球场,广袤绿茵场是激情驰骋之地;游泳馆,澄澈水波荡漾,开启水中逐浪篇章;还有体育馆,包容万象,可纳体操、羽毛球等多样运动,健身房内器械琳琅,哑铃杠铃诉说力量故事,器材室各类器材一应俱全,它们构成坚实物理根基,为运动筑牢物质底盘。软件维度上,精心编排的体育课程是知识技能传输纽带,依学生兴趣、体能分层设项,从基础体能训练到专项运动进阶,步步引领;缤纷体育活动,运动会上全员竞技、社团日常切磋交流,以频率与多元性添彩校园运动版图。再者,校方重视程度、资金倾注力度、教学与活动组织协同性等无形力量,恰似黏合剂与催化剂,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相融,或激励或掣肘学生投身运动浪潮。
(二)高校体育运动环境的重要性
1.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扎根
当校园处处皆有便捷可达、品质优良运动场地,课程与活动契合兴趣,仿若在学生心田种下运动种子。每日课余,见同窗挥汗球场、泳池畅游,耳濡目染间,自身亦被感召,渐摒弃慵懒,规律投身锻炼,日积月累,健康作息、持续运动融入生活纹理,成为如三餐般自然习惯,为终身健康奠基。
2.解锁多元运动契机
丰富场馆设施似运动百宝箱,任学生按需择取,篮球爱好者可约战球场、网球小白能寻场地启蒙;体育课程多元可选,瑜伽修身、攀岩探险各具魅力,社团活动更是拓展边界,校园马拉松、民俗体育节推陈出新,以丰富供给点燃参与热情,挖掘运动潜能。
(三)高校体育运动环境的发展现状
漫步不同高校,体育环境呈参差百态。顶尖学府常一骑绝尘,体育场馆仿若运动梦幻王国,设施前沿高端、维护精心,智能跑步机记录运动轨迹、恒温泳池四季宜人;课程仿若学术般严谨且多元,国际前沿运动理论入课,小众项目设俱乐部。反观个别高校,场馆或陈旧局促,仅寥寥场地可供周转,器材老化失修,体育课“老三样”循环,活动亦因组织乏力、经费掣肘,难起波澜,学生常望运动兴叹,参与度低迷,体质健康提升亦受阻。
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一)学生体质健康的概念
学生体质健康宛如精密身体晴雨表,集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于一体综合评测体系。身体形态以身高、体重科学配比成BMI指数,勾勒体型轮廓,监测胖瘦均衡;身体机能借肺活量等指标,考量心肺等脏器续航力与输氧效能;身体素质则经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长跑等项目,量化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维度表现,全方位映射学生身体实力,为健康画像精准着墨。[1]
(二)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现状
细观近年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版图,“温差”显著。重点院校依仗优质资源“精耕细作”,学生形态多匀称、机能稳健、素质过硬,健身跑达标率高、力量测试亮眼;地方院校学生却困境凸显,BMI失衡渐多,体重偏轻警报频响,身体机能提升乏力甚至下滑,长跑气喘吁吁、力量测试力不从心,身体素质受困于有限资源与淡薄氛围,亟待破局扭转。[2]
四、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免疫防线筑牢
运动似免疫魔法棒,穿梭于身体微观世界。体育馆内挥汗,血液循环奔腾,白细胞等免疫卫士活性大增、“巡逻”高效,新陈代谢火力全开,排出毒素、更新细胞,如为身体筑牢城墙,流感季亦能安然,患病频次锐减、康复加速。[3]
2.疾病风险规避
长期投身运动,骨骼在网球挥拍、足球奔袭中更致密坚韧,钙质沉淀有序;关节于瑜伽扭转、太极挪移里灵活稳健,润滑良好,肌肉力量“保驾护航”,预防骨质疏松、关节磨损等老年病“提前敲门”,为青春健康续航。[4]
(二)消极影响
1.损伤阴霾笼罩
设施缺陷是罪魁祸首,跑道坑洼致跑步崴脚、篮架不稳砸伤意外频出;器材劣质,哑铃脱柄、球拍断裂,“暗器”伤人;场地湿滑未警示、照明昏暗看不清,学生运动步步惊心,受伤后康复漫长,且心生畏惧,运动热情熄火。
2.安全危机潜伏
大型体育活动组织一盘散沙,运动会人潮拥挤无分流、赛事安保缺位,紧急疏散无预案;游泳馆救生员离岗、健身房设备“超期服役”,稍有不慎,便是生命威胁,安全根基动摇,谈何体质健康。
五、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环境建设的措施研究
(一)加强高校体育设施建设
校方当化身“慷慨金主”,拓宽资金渠道,校友捐赠、校企合作开源,专项拨款固本,重金投向场馆修缮新建,旧田径场翻新塑胶、体育馆扩容升级;精挑细选器材,依运动热门度、学生需求“补货”,智能健身器、奥运同款器材入驻,且设专人维护,定期巡检,张贴使用指南、安全提示,为运动筑牢安全舒适硬件堡垒。[5]
(二)提高高校体育师资水平
人才引进“筑巢引凤”,广纳奥运冠军、退役健将、学科专家,充实师资智囊团;校内培训充电续航,办教学研讨、技能实训,送教师“外出取经”,研习前沿教法、运动康复等知识;激励机制“添柴加薪”,教学成果奖、职称晋升向体育倾斜,促教师深耕课堂,以专业引领学生科学运动。
(三)加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改革
学练融合,赋能实践:理论课“牵手”实践,操场“复盘”战术、健身房“拆解”原理,模拟赛事、户外探险等实践教学占比提升,以“实战”锤炼技能,提升运动“战斗力”。
拓宽边界,丰富内涵:打破传统局限,民俗体育舞龙舞狮、异国项目剑道柔道入课,借地域、校际资源共享,线上课程辅助,拓宽体育“知识宇宙”,让课程常变常新。
(四)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宣传推广
将体育融入校园文化,设文化长廊、雕像铭记体育荣光;定期办讲座,运动营养、损伤防治“科普”,海报、手册、公众号推文多点开花,校园广播设体育专栏,以知识武装头脑,唤醒运动自觉,让体育文化润物无声。
六、结论
高校体育运动环境恰似双刃剑,优劣间深刻左右学生体质健康走向。优质环境是健康引擎,赋能身心、抵御疾病;欠佳环境则成绊脚石,酿损伤、积压力、埋隐患。二者关联紧密、影响深远,是高校体育健康事业晴雨表,把握规律、优化环境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姚正宁.“体教医”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质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29):164-167.
[2]李劲.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核心维度:模式构建与评价体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9):52-54.
[3]黄金玲.数字体育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路径和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13):148-150.
[4]徐赟,徐雯.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的价值定位与实施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3,(02):13-16.
[5]季城.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策略研究[D]. 导师:文安;于文谦.西安工业大学,2022.
作者简介:张娜(1980—),女,汉族,浙江温州,硕士,温州医科大学体育科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