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专业成长的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付洁莉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64期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第二小学

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基于专业成长的提升策略。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存在若干显著问题,如专业知识与技能欠缺、教学方法单一、阅读资源有限等。针对这些瓶颈问题,本文系统性地提出了包括强化教师培训、优化阅读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评价与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在内的多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专业成长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日益提升,阅读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小学阶段作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中小学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这直接制约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现状分析

(一)教师自身因素

1.专业知识与技能欠缺:许多中小学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他们往往难以准确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材料,也缺乏设计有效阅读活动的能力。尽管部分教师具备一定的阅读知识,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他们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当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指导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3.时间与精力有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除了日常教学外,还需承担大量的班级管理和课外辅导工作。这使得他们在阅读指导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深入研究。

(二)学校层面因素

1.阅读资源匮乏:许多学校在阅读资源的配置上存在明显不足。图书馆藏书陈旧、数量有限且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培训体系不完善:尽管一些学校为教师提供了阅读指导相关的培训机会,但整体培训体系仍不够完善。培训内容多为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培训形式也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3.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尚未纳入正式的评价体系,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这导致教师在阅读指导方面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进而影响了他们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

(三)社会层面因素

1.家庭支持不足:家庭教育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孩子阅读的引导和支持。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阅读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2.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社会上的阅读推广活动和资源丰富多样,如公共图书馆、书店、社区阅读角等。但中小学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未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阅读体验。

三、基于专业成长的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

1.系统化培训课程:针对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不足,学校应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阅读理论、阅读心理学、阅读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培训课程应设置不同的模块,如基础理论模块、实践操作模块、案例分析模块等,以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掌握阅读指导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多元化培训形式:除了传统的集中授课外,学校还可以采用线上学习、工作坊、观摩课、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特别是线上学习平台的建设,可以为教师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方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的阅读指导培训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3.持续性培训机制: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学校应建立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能力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通过持续的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保持阅读指导能力的与时俱进。

(二)优化阅读资源

1.丰富校内阅读资源:学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增加图书的数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绘本等。同时,学校还应定期更新馆藏书籍,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阅读材料。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角,配备舒适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

2.开发数字化阅读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资源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字化阅读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平台、阅读APP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推荐优质的阅读材料,跟踪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整合社会阅读资源: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书店、社区阅读角等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参加读书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阅读推广人、作家等走进校园,开展阅读讲座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1.个性化阅读指导: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方法。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支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阅读水平;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更具挑战性的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情境化阅读教学:情境化阅读教学是指将阅读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阅读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例如,在教授历史类读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趣味性。通过情境化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式阅读学习:合作式阅读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活动,如共读一本书、轮流朗读、讨论书中的情节等。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专业成长的提升策略。这些策略涵盖了教师培训、阅读资源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以及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一个系统化的专业成长路径。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提升途径和方法,以期为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指导。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学校和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阅读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参考文献

[1].王荣生.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则[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4): 52-55.

[2].张华. 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9.

[3].赵雷, 陈静. 中小学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