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

沈运琪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65期
景德镇陶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403

摘要:本文聚焦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这一主题。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键要素,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思维、实践导向等,并阐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选题确立、方法选用、数据资料处理以及理论成果形成与应用等各个环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论原则,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践性,推动该专业领域的学术繁荣与实践创新,进而更好地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学科,肩负着传播主流思想文化、塑造公民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凝聚与发展的重要职责。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对于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提升教育实效、推动学科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有效的实践指南。正确运用这一方法论,能够帮助研究者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学科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要义及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启示

(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一原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中,唯物史观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存在层面的诸多因素,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阶层结构、文化传统等,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阶层逐渐分化,不同阶层人群在利益诉求、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这些社会存在的变化,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策略。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其自身也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比如,在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实践导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实践导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方面,实践是研究素材的重要来源。只有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场景中,如学校的课堂教学、企业的员工培训、社区的宣传教育等,才能真实地观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收集到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例如,通过深入学校课堂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接受程度、学习难点等情况。

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研究成果的唯一标准。无论多么精妙的理论研究成果,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实效,才能证明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比如,一项关于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实际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得到实施,并切实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说明该成果具有实际价值。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科学研究选题确立

(一)从社会现实矛盾出发挖掘选题

“矛盾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不可避免、不可逾越的。因此,社会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也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

例如,当前我国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贫富差距问题。部分低收入群体可能会因为经济上的相对劣势而产生心理失衡、对社会公平产生质疑等情况。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贫富差距,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社会公平观。基于此,可以确立诸如“贫富差距背景下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感提升”“如何引导低收入群体正确看待贫富差距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等选题。

(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难点确定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是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选题的关键依据。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面临着严峻挑战。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海量性、复杂性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可以围绕“网络时代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策略研究”等选题展开研究。

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难点,如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抵触等。针对这些情况,可以确定“新时代如何克服青少年逆反心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青少年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等选题。

(三)依据学科前沿发展趋势选定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脉络相契合,思政教育者要有开阔性的眼界和思维,以大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最新政策、国际形势变化等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国内外时事、案例、 素材,引导学生剖析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生成逻辑和深层次根源,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国际视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方向不断涌现,关注学科前沿发展趋势有助于选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选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新技术的融合成为学科前沿话题。例如,可以考虑“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研究”“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挖掘与精准推送研究”等选题。

另外,随着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比如,“跨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创新研究”“国际交流中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等选题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选用

(一)调查研究法:深入实践,客观把握现实

调查研究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实践导向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可以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实践场景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例如,要研究某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可采用以下具体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涵盖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参与意愿、期望的教育内容等方面的问卷,在该地区多个农村随机发放,广泛收集农民的意见和想法。

访谈:选取农村基层干部、党员以及普通农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开展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体验、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实地观察:深入农村的宣传教育场所,如村文化室、远程教育站点等,观察宣传教育设施的配备情况、使用频率,以及农民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等。

在运用调查研究法时,要遵循唯物史观,客观准确地记录和分析社会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例如,在分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时,要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农民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制约或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文献研究法:梳理历史,借鉴前人成果

文献研究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查阅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文献、相关学科文献等,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历程、前人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热点。

在运用文献研究法时,要依据唯物史观解读文献。例如,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它们与当时社会存在的关系。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案例分析法:解剖麻雀,总结经验规律

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深入剖析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如某所高校成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案例、某企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员工凝聚力的案例等。

在分析案例时,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案例背后的社会存在因素,如学校的办学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例如,在分析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案例时,要考虑到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对改革举措的影响。

(四)比较研究法:拓宽视野,汲取中外经验

比较研究法可以拓宽视野,发现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劣。可以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思想政治 教育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开展国际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在运用比较研究法时,要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比较对象的社会存在差异,如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例如,比较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考虑到两国的经济体制、社会文化背景等差异对各自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

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依据唯物史观,要全面客观地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数据资料。

在实践调研过程中,不仅要收集正面的数据,也要收集负面的数据;不仅要收集教育者方面的数据,也要收集受教育者方面的数据;不仅要收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数据,也要收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例如,在研究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既要收集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等反映教育效果的正面数据,也要收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抱怨等负面数据,同时还要收集高校周边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影响的数据,确保数据资料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二)数据资料分析的辩证性与系统性

在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时,要运用辩证思维进行辩证分析。不能只看到数据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和相互关系。

例如,当分析某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时,若满意度较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好,而要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可能是因为宣传教育方式不够新颖、群众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社会环境干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要运用系统性思维,将各个数据点纳入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进行分析,考虑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科学研究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应用

(一)理论成果形成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要具备科学性和创新性。依据唯物史观,理论成果要建立在对大量客观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例如,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形成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策略的理论成果,该成果要符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思想特点和社会现实。

创新是实现进步的前提,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在一个学科领域,没有了创新就没有进步,科学研究没有了创新,自然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因此,运用辩证思维和实践导向,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或新的策略。比如,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结合互联网特点提出创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又如,针对当前社会中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出专门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包括教育内容、方法、渠道等方面的创新,以提高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总体来说,把握创新性原则,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二)理论成果应用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在马克思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通过实践,人类社会才能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理论成果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实效,才真正实现其价值。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论成果,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学校的课堂教学、企业的员工培训、社区的宣传教育等场景中。在应用过程中,要遵循实践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对理论成果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其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将关于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学校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七、结论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与支撑。将这一方法论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提升思维层次和专业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时,必须坚守基本原则,并创新运用策略,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雷正海.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4(13):78-81.

[2]黄合娅,伍志燕.社会舆论对公民思想观念的隐性教育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4(01):1-7.

[3]董云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运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03):124-126.

[4]张旺颖.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作用[J].当代旅游,2019(04):181-182.

[5]崔海林.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文教资料,2022(14):58-62.

[6]宋雨露.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7(09):128.

[7]张岩.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初中思政教学中的指导意义[J].人生与伴侣,2022(47):82-84.

[8]吴敏苏,曹瑞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国际新闻研究探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06):87-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