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数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比较研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初中数学教材迎来了全面的改革和优化。新教材与传统教材在编排结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核心素养为研究导向,通过比较分析初中数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教学目标与实践效果,总结新教材的优势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利用新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材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传统教材;核心素养;教材比较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能力和品质,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应用意识等。传统初中数学教材侧重知识点的传授,强调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略显不足。新教材则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从内容编排、问题设计到实践活动都进行了调整,旨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比较新旧教材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上的不同,总结新教材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其应用策略与优化路径。
一、初中数学新旧教材的内容体系比较
(1)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与系统性
传统数学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较为注重线性逻辑,将内容按照知识点的难度逐步递进,但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例如,代数与几何内容常常分割呈现,学生难以在不同章节间建立联系。而新教材注重内容的整合性和多维性,通过设置综合性主题单元,将代数、几何、统计等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新教材引入了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折扣”或“工资与工作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解方程的同时,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方程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促进了他们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传统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多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强调解题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而新教材更加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与多样性。例如,在讲解“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时,新教材设计了多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如“购物折扣与总价计算”或“存款利息的变化”,鼓励学生通过列代数式来表示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建模和分析思维。
(3)活动设计的实践性与创新性
传统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多以课堂讲解与练习为主,实践活动较少。新教材则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应用能力。例如,在“正数和负数”单元中,新教材安排了温度变化、银行存款的增减等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温度升降或账户余额变化的情境,动手操作并体验正数和负数的实际应用。这种活动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新教材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调整
(1)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新教材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多层次的问题中逐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法与减法”时,新教材设置了多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从基本的整式运算规则到多项式的合并,再到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推理中逐步掌握整式的运算技巧和本质特性。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代数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了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2)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是新教材的重点培养方向之一。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新教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如“购物中的折扣计算”或“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还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将抽象数学应用于实际情境的思维方式。
三、新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案例一: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的教学应用
在讲解“有理数及其大小比较”时,新教材结合了实际情境,例如“不同温度下的气候变化”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变化图表,比较不同城市的温度变化,并通过大小比较判断不同温度区间的变化趋势。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会了有理数的比较方法,还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了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案例二: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实践活动
在学习“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时,新教材设计了一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购买商品与折扣的计算”。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例如“某商场推出买二赠一的活动,如何表示购买数量与花费金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列代数式来表示购物时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应用,理解了代数式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了数学建模的能力。
(3)案例三:整式的加法与减法的实际操作
在“整式的加法与减法”单元教学中,新教材设计了一个与工作场景相关的案例——“工地上不同材料的搬运量计算”。教师通过让学生模拟多个项目的搬运量并要求列出表达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整式表示工作量的合并与减少。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整式加减法的技巧,还提高了对代数表达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了数学思维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应用能力。
四、新旧教材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与优化建议
(1)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的变化
新教材在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尤其是在问题设计和活动安排方面,新教材通过真实情境和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为积极主动。
(2)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新教材的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调整。例如,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课堂中的互动性,通过设置问题链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
(3)教材优化与实践结合的路径
尽管新教材在设计理念上有显著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感到难以入手,这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未来的教材优化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增加辅助资源和教学建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五、结语
通过对初中数学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教材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通过内容体系的调整、问题设计的优化和实践活动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然而,教材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科学引导和课堂实践的有效配合。未来的教材改革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通过教师培训和资源支持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牛德军.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黄丽虹.初中数学新教材“空间与图形”难度比较[D].浙江师范大学,2009.
[3]胡明茹.学材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师“教材二次开发能力”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2.DOI:10.27432/d.cnki.gxsfu.2022.0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