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工程概预算编制中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李国静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72期
山东省济南市中天建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50000

摘要: 本文聚焦于工程概预算编制中材料价格波动这一关键因素,深入探讨其对项目成本的多方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分析了材料价格波动的原因,包括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接着详细阐述了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在投资估算、预算编制准确性、工程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机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材料价格波动给项目带来的成本风险,最后从加强市场调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优化概预算编制方法、合理调整合同条款以及加强材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和造价从业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增强对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应对能力,保障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材料价格波动;项目成本;应对策略

一、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概预算编制是控制项目成本的重要环节。而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较大比重,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给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实施过程和经济效益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深入研究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材料价格波动的原因

(一)市场供需关系

1.需求变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当市场需求旺盛时,材料供不应求,价格往往上涨;反之,当市场需求疲软时,材料供过于求,价格可能下跌。

2.供给变化

原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运输条件等因素会影响材料的供给。如矿山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加、原材料生产企业环保要求提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可能会使材料供给减少,价格上升;而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的开辟或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则可能增加材料供给,降低价格。

(二)宏观经济环境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时,社会总投资增加,建筑市场活跃,材料价格受需求拉动而上涨。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建筑材料价格也不例外。通货膨胀使得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如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增加,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材料价格上,推动价格上升。

(三)政策法规

1.产业政策

政府对某些产业的扶持或限制政策会影响材料价格。例如,对环保型建筑材料的推广政策可能促使相关材料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而对高能耗、高污染材料生产企业的限制政策可能导致其产量下降,价格波动。

2.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调整会影响材料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进而影响材料价格。如提高原材料进口关税会增加进口材料成本,导致国内市场价格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则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使材料价格有下降空间。

三、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一)投资估算偏差

在项目前期的投资估算阶段,若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且未充分考虑,会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实际投资可能远超估算,使项目资金筹备困难;若材料价格下跌,可能造成投资估算过高,资金闲置浪费。例如,一个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在投资估算时若未考虑到钢材价格的潜在上涨趋势,后期实际采购钢材时价格大幅上升,导致项目资金紧张,可能影响工程进度。

(二)预算编制准确性降低

工程概预算编制以当时的材料价格为基础,但施工周期较长的项目,材料价格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较大变化。这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成本出现偏差,预算失去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作用。如在编制某高层建筑工程预算时,按当时的水泥价格计算成本,但施工期间水泥价格因市场供应紧张而大幅上涨,导致预算中的水泥费用严重不足,影响整体预算的准确性。

(三)工程进度受阻

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建设单位资金紧张,无法及时支付材料款,材料供应商可能会停止供货或延迟供货,从而影响工程进度。例如,在道路改造工程中,沥青价格突然上涨,建设单位资金有限,沥青供应商因未收到货款而停止供应沥青,致使道路铺设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延误工期。

四、实际案例分析

某地铁建设项目在概预算编制时,钢材价格按当时市场价格每吨 4000 元计算。然而,在项目施工期间,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最高达到每吨 6000 元。由于项目合同中未对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进行合理约定,建设单位不得不承担高额的材料价差费用,导致项目成本超支严重,原计划的资金无法满足工程需求,工程进度也受到一定影响。部分施工区间因资金紧张,材料供应不及时,施工进度滞后。同时,为了控制成本,施工单位在一些非关键部位使用了质量稍次的钢材,虽经后期检测未发现严重安全问题,但也增加了一定的质量风险,需要加强监测和维护。

五、应对材料价格波动的策略

(一)加强市场调研

1.建立市场监测体系

安排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监测,收集各类材料的价格信息、供需情况、生产企业动态等,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趋势。

2.分析价格波动规律

对收集到的市场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同材料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季节性等规律,为预测价格走势提供依据。例如,水泥价格在冬季可能因建筑施工淡季而有所下降,夏季施工旺季时价格可能上涨。

(二)建立价格预警机制

1.设置价格预警指标

根据历史价格数据和市场分析,确定各类材料价格的合理波动范围,当价格超出预警范围时及时发出警报。例如,若钢材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超过 10%,则触发预警。

2.制定应对预案

针对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预警,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如当价格轻微波动时,可通过调整材料采购计划应对;当价格大幅波动时,启动紧急磋商机制,与供应商协商价格调整或寻找替代材料等。

(三)优化概预算编制方法

1.采用动态概预算编制

在概预算编制中引入动态因素,根据材料价格的历史波动情况和预测趋势,预留一定的价格调整空间。例如,采用价格指数法,根据物价指数对材料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使概预算更贴近实际成本。

2.考虑风险因素

将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纳入概预算编制考虑范围,增加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的数额可根据项目特点、市场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用于应对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

(四)合理调整合同条款

1.材料价格调整条款

在工程合同中明确约定材料价格调整的条件、方式和幅度。如规定当某种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超过一定比例(如 5%)时,按照市场价格指数或双方协商的方式进行调整。

2.风险分担条款

合理划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担比例。对于可预见的价格波动风险,双方应根据各自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在项目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担,避免一方承担过多风险。

结尾

工程概预算编制中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材料价格波动源于市场供需关系、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因素,会导致投资估算偏差、预算编制准确性降低、工程进度受阻和工程质量风险增加等问题。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建立价格预警机制、优化概预算编制方法、合理调整合同条款和加强材料管理等应对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材料价格波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根据项目特点和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以应对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叶毅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2]余新友.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248

[3]徐晓阳.工程概预算对成本控制的分析探讨山[J].山东工业技术,2016,21:139.

[4]周敏,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建筑技术开发48.23(2021):101-1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