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思考

权书文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78期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如何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人工智能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能够通过24小时咨询服务、智能风险识别、个性化学习体验等方式,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辅导员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认知不足、网络育人能力要求提高、学生隐私保护等问题。提出高校应加强辅导员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鼓励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同时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并建立健全的学生隐私保护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研究智能时代各种教育场景下智能治理机制,“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将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为教育变革创新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两会”期间,人工智能与教育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教育部长表示:“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有机遇也有挑战。”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改革和创新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通常采用面对面的交流、书面的报告、常用的“两微一端”、工作时间段内的线上交流等形式进行。相当部分学校在学生办理请假手续、打印成绩单、提交困难生认定资料、各种常规问题咨询等事件处理中都需要线下找辅导员办理,周末、夜间等非工作时间段学生难以办理相关工作。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常规管理中充分发挥“长续航、重应用、多载体、强体验”等重大优势。长续航,人工智能平台或者机器可以实现面向学生的24小时问题咨询、困难解答、风险识别、情感互动等,一定的程度上既分担了辅导员工作压力,也能及时回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帮助和服务。重应用,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学生管理的软硬件中。如对接户外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捕捉到学生微表情、细小行为、超范围的言语来判断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持续异常或高危学生的相关情况通过危机预警系统报告给辅导员,将危机处理在萌芽中。多载体,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呈现,如开发AI眼镜,重走万里长征,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唆、讲道理。强体验,充分实现人机互动、人机共存。人机共生环境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组织信息、形成自我认知能力,辅导员将充分发挥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作用,而不是保姆、保安等。

二、辅导员对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挑战

通过对广东某高校部分辅导员问卷调查发现,在人工智能认知方面:100%的辅导员听说过人工智能,但有14.8%的认为不知道人工智能具体是什么,可能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有82.5%的辅导员了解过人工智能产品,9.9%的辅导员熟悉人工智能产品,7.6%的辅导员深入研究过如何应用人工智能产品;100%的辅导员期望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让辅导员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在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77.4%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过人工智能,主要表现在IA眼镜62.9%,智能写作55.7%,智能数据表格收集67.2%,智能课件助手45.7%等。以上表明,辅导员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很高,应用途径受现有产品不足等影响还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办公软件升级应用方面,对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

经与辅导员、人工智能专业教师、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访谈,综合意见,他们认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1)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有机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和机遇。它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人机协同,并强化了教育主体在融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替代简单重复的工作,使辅导员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深度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水平、情感表现等,从而开展更具亲和力的教育引导。

(3)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人工智能的使用使得对每个学生的精准画像成为可能,从而实现“靶向教育”。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精准地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透视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4)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将会面临从认知到技能的颠覆性改变。

1.辅导员需要从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等方面主动学习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甚至未来还需要学习必要的编程技能。

2.对辅导员网络育人话语权和能力有更高要求,人工智能的应用能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表达方式,辅导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价值观和网络育人话语权和能力。

3.要树立坚定的职业观和正确的智能教育价值观,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不会给辅导员带来“失业危机”,但是它的出现会督促我们不断拓宽知识学习范围,更多地积累工作经验,与时俱进丰富工作技能。

4.如何确保学生隐私的安全,防止人工智能数据泄露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使大量的学生信息、基础数据、动态表现等进入网络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5.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的决策公正、公平和透明,如奖助学金、评优评先、师生评价等,参差不齐的人工智能产品可能会得出差异较大的结果,辅导员需要选用合适的人工智能工具,避免因算法偏差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三、策略探讨

智能教育时代,教师的生产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因人工智能而增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管理以及借助人工智能达到教育效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辅导员需要从主动学习、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不断提高。

(1)主动学习、创新方式。高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提高其相关技能水平,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同时,辅导员也应该通过专题培训、会议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认知改变到实践应用全过程加强自我学习,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辅导员与时俱进掌握不同年份出生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也需要掌握同一时期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学生互动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不是现有的线上文字、语音、视频交流,还包括接入人工智能网络平台的,有情感交流的互动和沟通。这需要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努力,一起建立互信、互助、互尊的新型关系。

(3)建立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时要慎重选择,合理应用。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选用官方推荐的、严格经过第三方评估的人工智能产品,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算法公正、公平和透明,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4)建立学生隐私保护机制。学校应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学生隐私不被泄露。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人工智能系统,发挥辅导员的角色,以及建立学生隐私保护机制等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尚属于起步阶段,仍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郁曙光. 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C].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4.

[2]苏婉. ChatGPT兴起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挑战、机遇与应对策略[C].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4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华南农业大学, 2024.

[3]武鹏飞. 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D]. 喀什大学, 2023.

[4]来哲渊.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