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云酥项目科技赋能非遗美食,开启水酥饼新纪元

黄元铃 黄峙雄 后雨欣 和家璇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76期
云南财经大学 650000

1.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在云南丽江的一座古老小镇,几个来自云南财经大学的学生共同开始了一段关于传承和创新的故事。他们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却因一次学校的文化遗产调研活动结识,并被纳西族传统美食水酥饼背后的工艺与文化深深吸引。这个传统小点心源自民国时期,以猪板油和小麦粉为主料,通过复杂的工艺制成,独特的香甜与酥软口感令人着迷。然而,这份美食的未来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传统的高脂、高热量配方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手工制作方式也限制了产量和市场拓展的可能性。这群年轻人意识到,如果不能将科技与创新融入这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水酥饼或许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于是,他们决定用所学知识和现代科技为水酥饼注入新生命。

2.从文化中汲取灵感

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发现纳西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食哲学: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受此启发,他们开始尝试用现代科技改良水酥饼的配方。在传统工艺中,猪板油的使用虽然赋予了点心浓郁的香味,却带来了高脂肪的问题。团队经过反复实验,用动植物调和油替代部分猪板油,将传统的“重口味”变得更健康而不失美味。同时,他们引入乳化技术,将猪油与面粉结合得更加均匀,这一改良不仅提升了饼皮的口感,还增强了其在运输中的耐碎性。为了延长保质期,团队尝试在面粉中加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甘草提取物,最终实现了长时间存放而不影响风味。

3.技术革新助力传承

在制作工艺上,团队决定以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提高效率。他们设计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从揉面、压饼、包馅到烘烤,都由机器高效完成。智能控制系统贯穿整个流程,不仅能精准控制温度和时间,还能实时监测产品质量,确保每块水酥饼都保持统一的高标准。借助科技的力量,他们成功将原本耗时耗力的制作流程缩短了近三分之二,每日产量从手工作坊时期的不足500块提升到3万块,未来还有望进一步扩展。

4.包装设计里的文化故事

传统水酥饼在运输中易碎,包装简陋无法吸引消费者。团队借鉴纳西族传统纹样和色彩设计了全新包装,每一盒水酥饼都像是一件精美的文化礼物。他们还选用防震包装材料,为产品的长途运输提供了双重保障。每盒包装内附带水酥饼的制作故事和纳西族文化的简介,让每位购买者都能感受到这份点心的文化价值。

5.文化与市场的桥梁

为了打开市场,团队采取了多元化的推广策略。他们建立了自有品牌电商平台,同时与云南多家文旅景区合作,将水酥饼作为文化伴手礼销售。在线上,他们通过短视频展示水酥饼的制作过程和团队背后的故事,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在内容创作中,他们融入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元素,用动画短片再现水酥饼的历史,让观众感受到这一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在线下,团队策划了“水酥饼文化日”活动,在学校和社区中举办非遗美食体验会。每次活动都吸引了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水酥饼,还通过团队的讲解了解了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

6.联盟化运营让非遗焕发新生

在市场推广之外,团队还尝试通过联盟化运营推动水酥饼产业化发展。他们与云南的多个传统食品品牌合作,共同组建了一个致力于中式糕点传承与创新的联盟。这个联盟不仅共享原料采购渠道,还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的协同。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7.成果与未来

团队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产品销量和市场认可度逐年提升,线上线下销售额在短短一年内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尝试为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展望未来,这群年轻人计划进一步丰富水酥饼的口味和款式,比如推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低糖或全素版本。他们还希望通过与更多传统美食品牌合作,打造一个涵盖多种中式点心的文化品牌集群。

8.结语

这群大学生用他们的智慧和行动为非遗美食水酥饼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调研到改良、从设计到推广,他们不仅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让水酥饼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他们坚信,用科技助力非遗文化传承,让它们“活起来,走出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和发扬。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