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探析其传播困境及路径
摘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路径,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节日文化;传播;地方特色融合
一、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璀璨星辰般照亮了五千年悠悠岁月。其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更是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正面临着诸多复杂而严峻的困境。这些困境不仅体现在节日氛围的逐渐淡薄和节日活动的形式化,更深刻地反映在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断层与矛盾。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国内外传播当下所面临的困境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和美好品质,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似乎也遇到了瓶颈。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在国内与国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节日文化的传播形式日益同质化,商业化。如今许多传统节日的宣传缺乏对其背后所蕴含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影响到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各种文化节日庆典中常见的商业市场促销活动被包装成购物节、美食节等,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核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传播展现甚至被忽视,缺乏对精神价值的挖掘与创新。同时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可能导致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过于注重商业价值,而忽视了文化价值的传递,过度的商业化也会使得人们对传统节日意义的认知变得模糊不清。
传统节日的传播没有和现代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融入时代发展。部分节日文化的传播仅仅只局限在一个区域地方,受技艺落后或习俗限制困囿于方寸之间,无法广泛传播,同时忽视了现代传播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导致其传播效率低,日渐淡出大众视野。
外来节日文化带来的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中国传统文化在源源不断地对外输出,外来文化也在冲击我们。现在一些年轻人可能更喜欢外来节日,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不止国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是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传播路上“拦路虎”之一。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而传统节日文化往往与特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紧密相关,这会导致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英文翻译成“Lantern Festival”,意为元宵节时期中国人会赏花灯。虽然简单明了但也显得有些浅薄,少了一点独特的中国韵味。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多是灌输式、倾倒式、说教式等单向传播,缺乏双向互动,跨文化传播效果不高。因为忽略了对外传播的受众感官与文化接受程度。同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我国对外的文化输出有限,且可能会被扭曲误解。一些被外媒宣传的“刻板印象”也会使外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偏差。
三、文化自信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及传播的关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源泉,文化自信又滋养着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引擎。
(一)传统节日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文化中都有着文化自信的深刻烙印,这些文化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沉淀不同时代的中国力量,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传统节日文化推动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节日文化在推动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了节日习俗,还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审美的多样化,中秋节月饼的馅料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五仁豆沙馅,小小月饼玩出新花样,五花八门的月饼层出不穷,不断对其种类和口味进行改革创新,甚至深度融合地方美食特色,口味别具一格,双重特色加持大大提高了大众对于中秋节的关注度,激发节日活力,坚定文化自信。
(三)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自信的国际传播的窗口
由于国际地域距离差异,国际海外的人们可能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少之又少,而中国传统节日正是向外传播的绝佳时机,相较于中国其他文化,节日文化是举国上下全体中国人共度的,节日文化的曝光度更高,影响力更大,也更有机会活跃在国际海外,而这,正是向国际输出中国文化宣传文化自信一个契机,一个切入点,一个窗口,一旦对窗外的景色吸引,人们自然会不由自主地主动地走出去一探究竟,渴望更加全面的美景,从窗口窥到的一隅显然是不足够的,同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一旦感兴趣,就会迫切地主动去了解中国文化的更多面,进行文化精神上的双向互动,双向奔赴。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传统节日文化深度融合地方特色
传统节日文化与地方特色进行深度融合,将共性中的在地方中差异性表现出来,展现独具特色的地域性,会实现节日文化传播与地方特色的双赢,以文化振兴乡村地方,因地制宜,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效果,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二)利用新媒体与社交平台进行传播
在信息化时代下,要合理充分来利用信息化资源及媒体平台,鼓励加大力度宣传传统节日文化,尽可能真实全面有趣精彩,提高传统节日的曝光度与关注度,坚定文化自信。
(三)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
各中小学及高校应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以实践开放的形式融入课堂,走出课堂,传统节日到来之际,积极举办习俗活动,身临其境,鼓励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四)守正创新
文化自信视域下,不变的是节日文化的内核,要守得住文化的魂,在创新传统节日形式时要有的放矢,以免本末倒置,强调文化内蕴,坚定文化自信。
五、详细分析与案例研究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形式同质化、商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社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和同质化。这一现象不仅削弱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影响到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文化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和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 创新节日庆祝方式:鼓励创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如结合现代艺术、科技手段等,使传统节日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 强化文化监管:加强对商业化节日活动的监管,确保节日活动的文化内涵不被商业利益所侵蚀。
(二)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来提高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 利用数字媒体:通过数字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传播传统节日文化,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 开发互动应用:开发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互动应用,如虚拟现实体验、增强现实游戏等,增加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三)外来节日文化冲击下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外来节日文化的冲击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大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节日文化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而传统节日文化在传播上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强化传统节日文化的特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层价值,强化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吸引力。
· 跨文化交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增进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 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如通过流行音乐、电影、动漫等形式,让传统节日文化以更年轻化、现代化的方式呈现。
(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策略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面临着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以及单向传播方式的局限性。为了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多语种传播:制作多语种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料,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 文化体验活动:在国外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体验活动,如春节庙会、中秋节赏月等,让外国人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 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项目,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五)传统节日文化深度融合地方特色的实践案例
以春节为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习俗都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
· 北方饺子文化:在北方,春节包饺子是重要的习俗之一。可以通过举办饺子制作比赛、饺子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一传统习俗中。
· 南方年糕文化:在南方,年糕是春节的重要食品。可以通过开发年糕的新口味、新形式,以及举办年糕制作工坊,让年糕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 地方戏曲表演:在春节期间,各地的传统戏曲表演也是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直播、视频分享等,让更多人欣赏到地方戏曲的魅力。
(六)新媒体与社交平台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作用:
· 快速传播: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可以快速传播节日文化,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 互动交流: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强,可以增加公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从而提高节日文化的传播效果。
· 文化创新:新媒体平台可以作为展示传统节日文化创新成果的舞台,如通过短视频展示传统节日的新玩法、新体验等。
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
· 节日主题课程:在学校开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课程,如节日历史、节日习俗、节日诗词等,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 节日文化节:在学校举办节日文化节,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传统节日文化。
· 节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食品、参与节日游戏、制作节日手工艺品等,亲身体验节日文化。
七、守正创新
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在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下是守正创新的一些具体做法:
· 现代艺术表现: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来表现传统节日文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来增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使其更加生动和有趣。
· 文化产品开发:开发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如节日主题的图书、电影、动漫、游戏等,让传统节日文化以多种形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八、结论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还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推动力要让未来,要让我们的“节味儿”越来越重,我们应继续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推动其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交流传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朝着文化强国的目标大踏步前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卓.新媒体助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02):62-64.
[2]杜晓文.文化自信视域下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J].新传奇,2024,(27):57-59.
[3]鞠萍.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创新探析[J].汉字文化,2021,(18):179-180.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18.074.
[4]宁萍.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J/OL].长春大学学报,2024,(07):70-73[2024-11-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83.G4.20240717.145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