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西充县相对贫困治理问题及策略研究

付杰 王星月
  
星跃媒体号
2024年285期
1.四川省南部县流马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四川南部 637352 2.四川省蚕丝学校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本文分析农村贫困治理中的问题,包括贫困识别偏差、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发展受限、基础设施薄弱等,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为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贫困治理效果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题研究;贫困治理问题;贫困治理策略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一)本课题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提出“四个发力”重要指示中第三个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提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署兴川的突出位置”。南充作为川东北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对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起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学者对贫困治理展开了系列研究,发文数量呈稳定上升趋势,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的概念、内涵、问题、措施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研究讨论。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攻坚战略实施、贫困户现状、扶贫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相关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基于不同维度,站在国家、社会、局部地区的角度进行不同背景和理念下的相对贫困研究实践,形成了丰富理论成果。钟海等以后脱贫攻坚时代为背景,指出建立“四维一体”长效机制,完备中国特色相对贫困问题的制度供给。郭丹丹等提出了共同富裕背景下以自治、法治、共治和技治为手段的“1+4”相对贫困治理逻辑。陈宗胜等采用双指数平滑方法、非周期性HOLT-WINTERS方法及ARMA模型三种方法,以统计分析的2001-2019年全国及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数据为基础,假设现有人口和经济增速为定值,对我国城乡及全国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见图1,图2。分析可知,采用城乡一条相对贫困标准,缓解相对贫困的压力较大。采用全国两条线测算时,能较好解释城乡的相对贫困问题,2050年解决较低水平城乡相对贫困问题是能够实现的。

综合文献与政策调研结果表明,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贫困治理策略方向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产生的缘由及贫困治理路径开展系列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前瞻性理论研究,结论较为概念化、碎片化,未能就乡村振兴和相对贫困治理的相互联系开展系统性论述,在厘清相对贫困治理对乡村振兴内在联系方面存在不足;

第二,当前学者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缺少基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在贫困治理方面的这瓶助燃剂,后续贫困治理可能存在乏力与盲目的不足。关于乡村振兴和贫困治理的研究也还较为独立,没有体现相互促进与融合的特征。

第三,目前已有学者就乡村振兴中的贫困治理在一些领域做出展望、预测,但未能基于实际案例做出有效阐释为什么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领域,整体性不足,说服力不强,这就使得课题组获得了研究的新思路。

(二)本课题选题意义

本课题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研究为主题,依托西充县相对贫困治理现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研究相对贫困治理在基层具体实施和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并且列举个人观点,以期为西充县乡村振兴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体系支持,为地方相对贫困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与解读,整合乡村振兴中相对贫困治理的现状与特征,以方案设计与问题解决为研究目标,确定四川省西充县为具体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一)系统调研与数据收集,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西充县乡村振兴中贫困治理研究现状与策略,研究西充县贫困治理体制机制,分析乡村振兴中贫困治理的开展情况。

(二)以四川省西充县为相对贫困治理研究对象,调研并论述现阶段西充县相对贫困治理的实际开展情况;了解西充县解决相对贫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实际目标提出符合当前地区背景的相对贫困治理改进方法与适用性政策。

(三)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对贫困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具体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国内外贫困治理带来的现有经验,启示与改进西充县乡村振兴工作中贫困治理的落实;同时,结合实际针对西充县在实施和落实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相对贫困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参考性对策建议。

三、本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特点较为突出,现代化程度较低,属我国欠发达地,贫困人口较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相对贫困治理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本课题以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研究为主题,以非典型贫困地区的四川省西充县为例,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公共服务以及反贫困等理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在基层实施、落实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列举相应的配套解决措施和办法,为非典型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

本课题通过以自身任西充县高院镇大欠沟村第一书记的实际扶贫工作经历为基础,基于对四川省西充县扶贫现状的深入调研,介绍西充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的现状进展与实践经验,并根据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系统分析内在原因,为西充县制定乡村振兴相对贫困治理宏观政策和完善具体举措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并提出加强该阶段贫困治理切实可行的对策。

四、农村贫困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识别存在偏差

现目前,在农村贫困识别中,部分地区单纯依赖收入标准来衡量一个家庭是否贫困,低于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贫困线收入即为贫困户。但是,一些家庭因突发重大疾病、意外事故、主要经济来源者的突然失业、突发的自然灾害和子女教育负担重等因素致贫却未能被及时识别。同时,人情关系等因素可能干扰识别过程,导致真正贫困的农户被遗漏或非贫困农户被纳入帮扶名单。

(二)农民内生动力不足

1、思想观念方面

安于现状:许多农民长期习惯于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缺乏改变现状的意愿。例如,他们满足于自家几亩薄田的收成,对于尝试新的种植品种或者养殖方式兴趣不高,即使现有的农产品收益较低,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依赖心理严重: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总是期望政府或者外界的援助来改善生活,而不是主动寻找脱贫致富的途径。比如农民过度依赖政府的救济物资和扶贫项目,自己却不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或者寻找其他增收渠道。

2、学习能力方面

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对于新的灌溉技术、新型化肥的使用方法或者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等知识,他们往往理解和掌握得比较慢,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农民很少主动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在农闲时期,他们宁愿选择休息或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或者知识讲座,导致自身能力难以提升。

3、创业就业方面

创业积极性低:大部分农民缺乏创业的勇气和动力。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缺乏启动资金和创业指导。例如,对于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创业项目,农民往往望而却步。

就业渠道拓展难:农民在寻找非农业就业机会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往往局限于本地的体力劳动工作或者传统的农业相关工作,对于外出务工或者从事一些新兴行业工作(如家政服务、电商客服等)的意愿较低。

(三)产业发展受限

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一是资金短缺,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贫困地区获得贷款难度大,限制了产业启动和升级。二是技术缺乏,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农产品种植养殖缺乏科学指导,质量和产量难以提高。三是市场对接困难,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交通设施

道路状况差:许多农村地区道路狭窄,部分道路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行,错车困难。而且路面质量不佳,如存在大量的土路、砂石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导致车辆行驶缓慢,甚至无法通行。这不仅影响农民日常出行,还使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幅增加,时效性也难以保证。

公共交通匮乏:农村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有限,有些偏远村庄没有通公交,村民出行主要依靠步行或者非正规的交通工具。公交线路的班次也较少,村民进城或者到乡镇办事,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等车上。

2、水利设施

灌溉设施老化:农村的灌溉渠道、泵站等水利设施很多是多年前建设的,年久失修。渠道可能出现渗漏、堵塞现象,泵站设备陈旧,抽水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在干旱时期,这种情况会导致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

饮水安全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源没有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存在水质不达标情况。例如,一些农村以地下水或地表水为水源,但水源可能受到农业化肥、农药污染,或者微生物超标,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3、能源设施

供电稳定性差:农村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期容易出现电压不稳、停电等情况。一些大功率的农业生产设备(如电动灌溉设备)和生活电器(如空调)难以正常使用,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质量。

清洁能源利用率低:尽管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如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少、风力发电设备缺乏维护等,导致清洁能源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很低。

4、通信与信息化设施

网络覆盖差:农村部分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移动网络信号弱,4G/5G网络覆盖率低,导致手机通信不畅。同时,宽带网络接入困难,网络带宽有限,使得村民上网速度慢,难以满足农村电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对网络的需求。

信息化设备普及率低:农村家庭拥有电脑等信息化设备的比例相对较低,这限制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例如,他们难以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动态、农业新技术推广等信息。

五、农村贫困治理策略

(一)完善贫困识别机制

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综合考虑收入、教育、医疗、住房等因素。加强识别过程的监督和公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识别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二)激发内生动力

开展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树立脱贫典型,增强贫困农民脱贫信心。建立激励机制,对主动脱贫的农户给予适当奖励,营造积极向上的脱贫氛围。

(三)促进产业发展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建立科技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商、订单农业等,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条件,维修和新建水利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对农村贫困治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应对策略的实施,可推动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六﹑本课题研究前期成果

本课题负责人在2020年发表教育科研文章《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应用创新用教材》,2022年发表课题《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已对西充县情具体情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参与讨论制定西充县大欠沟村扶贫工作的具体方案,并攥写了相关调查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 R.纳斯克,谨斋.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3] 黄承伟. 中国反贫困:理论、方法、战略[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4] 王志萍.搞好党建引领发展助推产业精准扶贫[J].基层农技推广,2020,8(03):51-52.

[5] 左停,苏武峥.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战略指向与政策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4):88-96.

[6] 韩长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农村工作通讯,2019(08):5-8.

[7] Mehmed Ganić.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Contribute to Poverty Reduc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entral European and Western Balkan Countries[J].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9,66(1):15-27.

[8] Liu Yaping,Amin Asad,Rasool Samma Faiz,Zaman Qamar Uz. The Rol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ign Remittances in Mitigating Rural Povert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akistan.[J]. Journal of Risk Manag Healthc Policy,2020,13:13–26.

[9] Komal, Madan Lal. Poverty Reduction in India: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2019,6(1):48–71.

课题项目:四川省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C24C0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