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运用“合作教学、四维评价”策略构建思政课“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阐释“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四维评价体系的内涵,论述运用“合作教学、四维评价”策略构建思政课“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提出通过加强合作教学、建立四维评价体系、构建共享平台等方式,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精神,引导学生探索创新,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2)08EM-002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渠道,在整个高校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拓展延伸,是发挥高校思政课德育功能的重要环节。国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重视,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而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协作缺乏、共享不深、创新不多等问题,迫切需要改进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本文提出构建思政课“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共享成果并在协作、共享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一、内涵阐释
(一)“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
新时代构建“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一,“协作”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思政课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设置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实践任务进行分工协作,采用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整理资料、撰写成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的延伸学习。其二,“共享”是指学生通过协作完成思政课实践活动项目并得出成果后积极和其他同学进行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思政课实践教学借助信息化新媒体手段,搭建共享平台,让学生将本小组的实践成果上传至共享平台,教师及学生对各组的实践成果进行交流。这种开放的共享平台使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在交流平台中实现更直接、更快捷的互动。其三,“创新”是指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把国内外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入实践教学的主题项目,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合作研讨、共同探究的方式对实践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积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创新意识。
(二)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即由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探究任务的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全过程中系统利用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当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教师及时介入并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合作教学从学生层面体现的是合作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发挥学习小组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合作教学从教师层面体现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小组学习提供相应的引导,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以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仅向学生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无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发挥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不断优化自我、修正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化育人”的目的。
(三)四维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方式通常采用“二维评价”,即合作小组个人的能力评价与全组成绩评价二维组成。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将其机械地应用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合作很难形成,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也难以客观评估。四维评价体系指将学生的实践成绩分成四个部分,即由任务设置、学习过程、实践成果和合作共享所组成的四维合力评价体系。相比传统的二维评价,四维评价体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有效避免二维评价的弊端,客观地体现和评价实践教学活动小组在任务层次、学习过程、实践感悟、互动合作等方面的状态,从而真实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小组和组员个体的实践活动成效,切实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运用“合作教学、四维评价”策略构建思政课“协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
(一)加强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精神
目前高校学生大多是“00后”,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敢于表现自我、追求特立独行。部分学生在原生家庭环境中处于中心位置,进入学校后,在集体生活中依然习惯彰显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较淡薄,缺乏协作精神。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素质,思政课实践教学要依据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着重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精神。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加强合作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自主讨论,强调每名学生都要依托自己的小组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才能获得成绩,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第一,结合高校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性,合理配置与组合文科生、理科生,对学生进行分组。第二,围绕思政课的理论内容,对实践主题进行精心设计、规划,结合理论知识将实践教学分为“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恋爱婚姻观”“法制意识”等主题。第三,根据实践主题的不同内容和目的,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让学生采取灵活的方式收集资料、展开讨论、充分论证、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积极展开调研,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教师对各小组的实践过程适时地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潜能,加深认识。第四,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实践活动的成果以调研报告、小论文、PPT或视频等形式在班级里展示,由师生共同评定小组成绩。教师最后对各小组实践成果进行公开点评、补充和肯定,达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实践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友好的氛围,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把自己对实践教学的心得体会展示出来。通过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协作互助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相沟通与互助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二)积极构建共享平台,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广泛使用,高校思政教育需与时俱进,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信息时代,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有效整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可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各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可通过共享平台上的“在线答疑”“师生交流”等模块,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线上线下沟通与交流,科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传统型课堂讲授向现代“共享型”网络平台教学转变,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通过构建共享平台,实现校与校之间的实践资源共享共建,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手段、模式等方面相互借鉴、共同创新,增强沟通与合作,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反馈机制能落到实处,更好地达成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网络共享平台,既能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与“沟通”,使学生的心态更加开放、更能与人分享,也能促进各高校充分结合本校的职业培养优势,利用政府、社会、企业多方联合创造开展实践教学的有利条件,有效衔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以实践教学目标为核心,将德育理论与技能培养有效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实现学生的德育与技能双向发展,达到高校人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育的目标。
(三)建立四维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探索创新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最有效的途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应最终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当前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大多沿用其他专业实践课的评价指标,未能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的评价指标与考核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全面设计,从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性、学生的实际需求度、模式的丰富与多样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设计考核机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查。一是注重对小组活动的过程性考核,将小组成员的分工及执行状况等纳入具体的考核评价中,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在实践小组中的责任,逐步培养其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二是对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不能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而是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先由班干部、课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小组,根据各小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践报告质量,给组内各个成员打出实践课程的分数,对存在抄袭现象的实践报告计为零分,评审小组给出的评价以50%的占比计入实践教学总评成绩;同时教师依据实践各小组内各名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表现、贡献大小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结果以50%的占比计入实践总评成绩,最后把两部分的成绩汇总,得出各组成员的最终成绩。通过这样二合一的考核机制,充分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解决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法的单一化问题,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向“学和用、知和行”转变,达到实践育人的真正目的。三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创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结合不同专业特性,组织学生到和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素质、道德要求和法律法规;组织学生到法院聆听案件庭审,或模拟庭审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法律信念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多维互动环境中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思考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打破常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高校更要与时俱进,结合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构建“合作—共享—创新”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使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小景.“自主—合作—创新”三维复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作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2]毕于建.医学生思政课知行合一主题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6).
[3]赵静.构建独立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10).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四维评价’策略的探索与研究”(GXGZJG2019B065);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1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西南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桂宣字〔2021〕2号);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新医科类大学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2021KY0074);2021年度广西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2021B23)。
【作者简介】梁剑(1981— ),女,壮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