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数字技术构建“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
——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摘 要:基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要求,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从构建思路、构建路径、实施成效三方面探索基于数字技术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时性,更好地聚合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研服务、增值发展等多个评价指标数据,实现多维度、多视角和多层次的协同评价,使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技术技能、教改研究、创新创作、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字技术;“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中职学校;教师评价;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08EM-0043-04
作者简介:韦霜(1982—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李一峰(1967— ),男,壮族,广西贵港人,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于此,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数字化评价为引擎,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探索,构建并实践“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时性,全面地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针对中职教师工作动力降低、内生动力不足、职教特色不鲜明等现象,学校积极探索评价内容与时代需求脱节、评价片面、主体单一、标准固化等评价难点的解决路径,重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师评价体系。
(一)重构体现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色的评价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部署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采取新的评价观,以“师德师风为先、教学实绩为要、教改服务为促、发展增值为本”为评价理念,以推动教师全面立体发展为目标,构建突出师德师风、强化教学实绩、重视教改应用与社会服务、增加教师增值性评价四大评价主线,丰富多个评价要素,制定多方参与的评价标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色,与时俱进形成全方位立体的中等职业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重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评价模式
抓牢评价时间点、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面向教师全面发展,多层次、多视角、多主体协同开展评价,教务科、督导室、科研评估科、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科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推动班级、系部、教学督导室、教务科、科研科、企业等多角度评价,开展学生评价、教学同行评价、系部综合评价、教学督导评价、教务管理评价等多层级评价,推进教师综合评价运行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有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三)搭建高效的服务教师评价的数字平台
自主开发和搭建教师评价平台(如图1),配套采集终端,以“三段六层十级”教师评价理念为引领和落脚点,利用数字技术,在三个阶段,从六个管理层次、十个评价主体采集数据,聚合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研服务、增值发展等共138个评价指标数据,经过云端统计与处理评价数据,利用大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清洗得出评价结果,并在数字化看板上展示和预警,为教师呈现综合素质画像,对教师全方位、全过程、多视角地进行监测、诊断、评价,通过多层次、多视角、多主体协同的方式促进教师评价业务流程数字化升级,提高教师评价的效率、客观性和准确性,更好地引导教师自主发展、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为改进教学、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效达成教师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创建“四位一体”教师综合评价内容体系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引领者。“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围绕“师德师风为先、教学实绩为要、教改服务为促、发展增值为本”四个基本要求创建“四位一体”教师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如图2),全面评估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技巧、专业技能、教学效果、信息化应用、社会服务和创新发展等多方面能力。
第一,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体系的核心。师德师风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教学态度。教师应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公正无私、关爱学生,通过自身的表现树立正面的师表形象。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耐心,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权威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教学实绩是衡量教师的另一关键指标。教学实绩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成果和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进步、成绩提高以及教师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教学实绩时,应结合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及课后辅导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1]。
第三,教改服务的推进也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教改服务主要评估教师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中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通过研究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教师还应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育的整体发展。
第四,发展增值是评价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关注教师个人和专业成长的持续性和深度。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提升,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此外,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情感、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成就的双重提升。
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全面而持续的发展对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能更全面地推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激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主动性,提升教师潜心育人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构建“三段六层十级”评价模式
以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全面、科学、系统的“三段六层十级”评价模式(如图3),即: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管理阶段,通过班级、团队、系部、教学管理综合部门、党委办公室、学校等六个教学管理层次,实施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同行评价、教学团队评价、系部评价、督导评价、教务评价、科研评价、党办评价、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定等十个评价层级的复合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改科研应用、个人发展增值四大主线上的全面提升[2]。其一,师德师风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教育质量的基石。通过多层次的评价,重点关注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关爱态度以及职业责任感。例如,在期初评价中,通过学生和同行的反馈初步了解教师的师德表现;到了期中和期末,则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成长变化进一步评估教师的师德影响力。其二,教学实绩方面。教学实绩的评价不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与应用。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如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等,全方位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创新能力,以在每个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成效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其三,教改科研应用方面。教改科研应用的评价侧重教师在教育改革和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成果。教师应被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实践,通过这些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价时要考虑教师的科研论文、项目申请、创新教学实验等多个维度,以确保教师在这一领域的活跃和产出。其四,个人发展增值方面。个人发展增值的评价关注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潜力的挖掘。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参与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评估,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同时,教师应被鼓励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以达到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三)搭建定制式的数字化评价平台
按照“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运行需求,搭建业务流程数字化、评价数据合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的数字化教师评价平台。其一,业务流程数字化。聚合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研服务、发展增值等共138个评价指标数据,建立对应的数据模型,根据不同的阶段、层级、角色进行分类授权,通过数字化手段协同完成教师评价信息的采集、填写及生成。其二,评价数据合理化。把数据模型中的评价数据,通过大数据中心进行清洗、分析、整理,得到合理的教师评价基础数据,将其作为正式数据参与教师评价。其三,评价结果可视化。通过对教师评价基础数据的二次加工,对教师、参评方和校方进行定向结果推送,其中包括可视化数据看板、分类归档、诊断预警及对外的第三方数据接口等。
(四)建立基于数据支撑的多元协同机制
建立教务科、督导室、科研科、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科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多元协同机制,推进多角度评价,开展多层级评价。建立教师教学信息数据库,从十个层级一共138个指标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资料和数据,让各部门间数据无缝对接、数据实时共享,推动多层级的有效数据支撑,满足对教师全方位的顺畅监测、诊断与评价,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整体画像,有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时效性[3]。
三、“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实施成效
(一)显著提升师德水平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改科研应用、个人发展增值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该体系以师德师风为核心,确立了教师职业行为的第一标准,有效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显著提升。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实施,教师队伍展现出更加生机勃勃的活力,在过去五年中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有8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国家级荣誉;有12人次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等重要荣誉称号;此外,学校成功获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这意味着学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和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有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以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实时的反馈机制,使教师通过定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在各个评价阶段的表现,从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师德行为[4]。同时,该系统促进校内外的资源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教师培训和发展上。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识别每位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资源。这种个性化的进修方式大大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和教师的职业满意度[5]。更重要的是,这一评价体系还加强了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教师在职业道德和教学质量上持续自我完善,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的良性发展模式。
(三)充分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数字化的“三段六层十级”教师综合评价体系的实施,全校教师积极进取,活力满满,积极投入职业教育,形成了师德风貌优、教学能力强、技术技能精、教研水平高、创新创作佳、社会服务广、经济效益好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教师多方面提升,充分实现教学相长。近五年来,学校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及以上比赛获奖175项,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及以上技能比赛获奖790项;专利发明613项,创新创业获奖71项,获批自治区级及以上科研课题214项;荣获自治区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3项;近三年为社会服务58045人次,创造收益3089万元。
综上所述,基于数字技术的“三段六层十级”教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实现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精确监控和评价,还能够深入挖掘教师的潜在能力和发展空间,促进教师个人和职业的全面发展。这种数字技术驱动的评价模式,为教师提供了持续学习、自我完善的机会,同时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决策支持,显著提高了教育系统的整体效能和教育质量,体现了数字技术在现代教育评价中的核心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马玉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及提升策略[J].教育观察,2024(6).
[2]张誉元.中学教师智慧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
[3]郑旭东,马云飞,岳婷燕.持续推动数字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挪威教师专业数字胜任力框架的考察[J].比较教育学报,2021(1).
[4]刘芸.数字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3.
[5]谢冬红,乔转转,黄勇建.全面赋能:职业院校双线混融教学下的增值评价[J].教育科学论坛,2023(12).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专项重点课题“新时代中职学校教师综合评价的改革研究”(2022ZJY616)。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