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摘 要:将思维品质提升的项目化学习运用在小学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如何介绍人或物品、美食和中秋节”等单元主题整合的背景,教师可创设“如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化学习活动,提炼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探节日故事,培养学生的理解性思维;做节日美食,激发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寻节日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创编课本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中低年级英语;项目化学习;思维品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08EM-0076-03
作者简介:韦丽柳(1987—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
传统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围绕考试内容进行设计,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满堂灌”和“说教”,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导,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学生思维动力的激发,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积极的学习和主动的探索。因此,笔者认为将思维品质提升的项目化学习运用在小学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是指立足于素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项目为载体,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式。项目化学习重视学习共同体,以主题为引领,创设主题意义下引领的真实情境;以教材的语篇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以驱动性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探究和体验。学用结合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能很好地解决真实、有趣、复杂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真实地学习、使用语言,提升思维品质[1]。
一、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优势
小学中低年级英语项目化学习以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探索、大胆地提出疑问、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一)项目化学习的目标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一致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和新的六个课程理念,这给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就是以驱动性的问题促进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体验的形式,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同时强调学生之间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以发展语言的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2]。
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育人,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育人的特征。例如,在“如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化学习中,三、四年级学生对解答诸如“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很多,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美食又有哪些呢?”“你怎样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美食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外国友人呢?”这类问题感到一定困难。但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名小使者,如果学生能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美食,掌握中秋节的历史知识,并能生动形象地将其展示出来,他们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便得以彰显,这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的目标一致。
(二)项目化学习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新的课程理念提出了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其中,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在主体意义引导下,在现实情景、现实问题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是践行这一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因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化学习过程的实施步骤为“确定项目—实践项目—展示项目—反思项目”,它是学习者语言、思维和文化融合的体现[3]。
例如,在“如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向国外友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首先,学生自主学习中秋节的起源和美食;其次,合作探究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活动,并动手教外国友人制作中秋美食——月饼,享受“做中学”的乐趣;再次,实地探访月饼的产地并品尝正宗月饼;最后,创编关于中秋节的课本剧,在舞台上生动、形象地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通过上述独立或项目合作探究活动,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得到充分体现。
(三)项目化学习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小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方向和学习深度由思维品质决定。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可以让他们从多个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中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学习十分重要[4]。项目化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对单元主题整合的大情境下设置的特定项目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对英语主题及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从英语思维角度去学习和运用英语,能掌握模块中的抽象英语知识概念[5]。例如,在“向外国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学习中,学生自主研究中秋节的起源、合作探究中秋节的习俗活动、动手制作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月饼、参演创编关于中秋节的课本剧,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创造性地向外国友人介绍,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学生自觉、主动地运用英语知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英语思维得以形成。
二、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基于思维品质下的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主要涉及学生的理解性思维、探究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项目化学习能使这三种层次的思维相互作用,能使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为自主地提升思维品质[6]。
根据这一特点,笔者整合了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如何介绍人或物品”、三年级下册“你喜欢什么吗?”和四年级英语上册“中秋节”这三个单元主题,结合当地的真实情境,创设了“如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化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简单的“What's this?”“This is...”句型的学习,过渡到“Do you like...?”句型的学习,并学习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月饼的由来、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活动和制作月饼的方法,介绍可以在南宁吃到正宗月饼的老街或餐厅,最后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笔者根据理解性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培养,提炼了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策略:探节日故事,做一做节日美食;寻节日内涵,创编参演融入节日的课本剧。在这些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英语的工具性得以彰显,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探节日故事,培养学生的理解性思维
理解性思维是思维品质中基础的一环,它是“如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化学习的第一步。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通过网络或书籍、从不同的角度收集到的中秋节起源和月饼由来的相关资料。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收集各种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其次,寻找中秋节相关的诗歌;最后,请学生分组把传说故事、美食和古诗制作成手抄报并进行展示分享。通过活动分享节日的故事,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学习和理解与中秋节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做节日美食,激发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在了解了中秋节相关知识后,教师提出“从古至今,中国人是如何庆祝中秋节的呢?”这一驱动性问题,并请学生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结合学生自己和家人庆祝中秋节的活动体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各种庆祝中秋节的活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做成手抄报,之后,再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分享。有的小组分享中秋佳节吃团圆饭和看中秋节联欢晚会的感受,有的小组做了花灯,有的小组分享在中秋节赏月或祭月的快乐,有的小组分享制作月饼和吃月饼的过程,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共鸣。通过分享,学生掌握了外研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6 Unit 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延伸出的中秋节的英语知识,学习了月饼的制作方法,并在进行月饼的制作演示和英文解说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随着中秋节这个大单元主题学习的不断推进以及中秋佳节的到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制作月饼的竞赛活动,学生品尝到了自己做的冰皮月饼,又真实地享受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树立了文化自信。
(三)寻节日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在广西南宁每年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背景下,每名小学生都有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的机会。但外国友人在南宁哪些地方能尝到地道的月饼呢?教师以此为挑战,继续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用英文分享跟家人探访南宁三街两巷、寻找可以品尝月饼的南宁老街或餐厅的经历,并分享不同种类的月饼。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从任务引领下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了问题驱动下的主动探究,在做中学、学中思,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一项目学习中,通过问题启发思维,学生走进了真实情境,探访南宁老街,寻找美食,通过对话交流,寻找节日内涵,激发了探究欲。
(四)创编课本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三年级起点的中低年级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积累是非常有限的,学生能利用的英语表达也是有限的,如何完整并生动形象地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这是难点更是挑战。但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非常灵动、活跃,乐于各种节目的表演,善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创编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1“Do you like meat?”课本剧。在剧中,学生融入了中秋节的起源,在询问喜欢的美食时加入了中秋节的美食——月饼,还融入了中秋节的各种习俗活动,如做月饼、吃月饼、赏月、祭月、吃中秋团圆饭、看中秋联欢晚会、做灯笼、点灯笼和赏花灯以及唱有关月饼和月亮的歌曲。学生穿上汉服,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形式把创编的课本剧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不可低估的,虽然有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不是那么完美,但他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情感,符合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展现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将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小学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学生通过“如何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向外国友人介绍中秋节”这一项目化的学习,以探节日故事、做节日美食、寻节日内涵、创编课本剧为驱动性问题,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开展项目合作,真实地探究和体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得到了体现,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梅莹儿.基于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发展的阅读教学:以PEP教材中的Read and write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1).
[2]陈诚.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绘本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32).
[3]葛晓芳.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法中的应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4]毛晓晓.在“锤炼”中构建小学英语思维型对话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6).
[5]徐苏燕.基于项目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设计[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6]周美燕.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J].文存阅刊,2019(13).
(责编 杨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