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听说课堂实践探究
摘 要:文章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分析英语听说课堂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构建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听说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根据课堂评价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调整模式,为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课例指导。
关键词:素养为本;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英语;听说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12EM-0069-05
作者简介:廖秋萍(1987— ),女,广西博白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陈崇玲(1981— ),女,广西合浦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英语课标》)明确提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英语学习活动,学是核心,教和评都以促进学为目的,整个教学活动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的教学调整,确保学生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多元思维,逐步形成跨文化认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取向,从而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位[2]。
本文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Listening and Speaking”为例,探讨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听说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根据课堂评价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调整模式。
一、高中英语听说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存在问题
1.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
在设计学习活动,特别是重难点活动时,教师需要预期学生的表现。例如,在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活动时,教师应当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确定学生当前水平与期待或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及时作出教学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大致的分析,没有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具体学情,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没有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也无法按要求完成活动。
2.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在开展评价活动时,教师不仅要说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应该给出活动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学生了解明确的目标,并能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但是,部分教师基于学生活动的表现,大多采取单一评价,评价主体局限于教师本身,评价为肯定性评价或否定性评价。
3.评价结果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强
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一般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教师提供总结性的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在评价表上打勾或者打分,评价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但是,部分学生评价了自己的学习质量后,教师并没有给予指导性的建议,因此学生也不知道评价有何意义,接下来又该如何优化学习方法。
(二)对策
王蔷、李亮(2019)指出,“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包含明确理念、把握内容、分析学情、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等要素和环节。基于课堂实践,并且结合课程标准,本文提出了构建“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如图1所示。
在“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基于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预设学生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什么效果。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1],促成教学目标实现。而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目标实现的标准,评价学生表现,发现问题、给出反馈。根据评价效果,教师应在必要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如表1所示。
表1中,教师通过学习活动实施评价,实时监测学生表现。如果学生在“活动一”中的表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则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生成更加接近学生能力的“活动二”,评价效果相应调整为“效果二”。基于表1的模式,为了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过程性的表现性评价和这节课的终结性的表现性评价。当然,评价表现的形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
其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包含建立概念框架、确定评价目标、构建表现性任务、设计评分规则、设置“脚手架”、组织实施、共同评价、成果展示以及协商改进等步骤[3]。概念框架的设计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在分解和细化整体的概念框架时,可以以单元目标为依据。评价目标必须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表现性任务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评分规则要描述和判断学生能做什么,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还是自我评价。评价是贯穿教学过程,还是特指本节课的终结性评价,如表2所示,即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分。设置“脚手架”,则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已知和新知衔接起来。之前的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评价。而在共同评价中,评价方除教师和学生之外,还可以将教学活动延展到课堂之外,让家长或社会相关团体等参与评价,以获得积极的意见或建议。任务完成后,可以通过板报、刊物或视频等形式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公开展示。在一系列的评价环节之后,教师根据所获得的意见或建议,进行协商改进[3]。
根据评价效果,作业的设计分为两部分,即Compulsory homework和Optional homework。学生在完成Compulsory homework的基础上,在Optional homework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及时查缺补漏,以完善本节课中的不足,如表3所示。
二、“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听说课堂教学实践
按照图1的建构模式,教师使用表1、表2和表3作为备课框架,在高中英语听说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
(一)明确理念
本节课让学生调查同伴的网络使用情况,有利于他们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上网行为,学习他人良好的上网习惯,戒除自己不良的上网行为。
(二)分析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3第一课时,主题是Listening and Speaking,内容是“上网习惯的调查”。听力文本是调查类访谈,调查者通过同样的问题采访特定人群来获取信息,从而了解他们对该问题的看法、做法或者态度等。
交际双方谈论的是上网行为习惯,所以语篇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行为习惯多用表示动作的动词短语表达。
(三)分析学情
依据克拉申的“i+1”公式,“i”指的是学习者当前所处的语言知识状态,“1”指的是大量的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4]。i+1是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结构的水平。输入的语言水平应控制在i+1程度上,若输入的语言水平为i+0则无法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若输入的语言水平为i+2则学习者难以理解[5],此时,需要调整学习活动。因此,为了分析学生已知,或是已有的学科素养,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前3个单元测试的听力成绩,了解学生的学情,整体上将学生分级为A、B、C三级。听力满分30分,A级为优良,即21~30分;B级为及格,即18~20分;C级为不及格,即0~17分。
(四)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标》,教师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4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表4所示。
(五)设计学习活动、活动意图和评价效果
教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选择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3个层次的活动形式,有助于达成既定目标。根据学习活动,教师将其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在自评部分,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掌握目标的程度,并且打分。教师给出得分参考,并进行语言的鼓励。
【学习理解活动】
【Activity 1】 (1)讨论“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line?” (2)完成课本P26活动1:Match the online activities with the pictures.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有关上网活动以及上网习惯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知识,同时处理听力中的生词,为后续听的活动扫除障碍。
评价效果:能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上网习惯。
【Activity 2】完成课本P26活动2: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complete the table.(备选调整活动)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效果:能够获取听力细节信息。(备选调整评价)能够使用特定符号做笔记。
根据课本要求和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是下定义(Listen for definitions)的3种方式,但是Activity 2的活动要求获取大量的细节信息,属于一个学习难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活动:播放第一次听力,提问全班所听到的信息。
学生活动:仅回答出零碎的常用的词,如two、music、 picture ...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零碎词汇的学习予以肯定,播放第二次听力,提问2名A级学生。
学生活动:补充了一些零碎词汇,甚至词块,如two or three hours,video and music...
在听了两次之后,学生依然无法听懂所有的细节信息,但是A级的学生可以不断地补充信息词块。此时,教师采用了另外一个备选的活动,增加了另外一个听力策略——做笔记(Take notes while listening):hour “h”; minute “, ”; second “””;and “&”;or “/”;movie “MV”; video “VDO”; music “♪”; information “infor.”;picture “pic.”。学生在学习这个听力策略的同时,也在补充听前的一些必备词汇,因此,在播放第三轮听力时,A级学生能补充大部分的细节,B级学生则在教师和A级学生的引导下完成填空,C级学生在看了听力原文后,再次听,补全了听力原文。
也就是说,在听说课堂中,i=必备单词、词块和听力技能;1=新的情境,i+1=在新的情境下使用必备单词和词块去获得所需要的细节信息。如果学生无法完成某个情境的任务,就需要调整学习活动,使学生满足i的条件,提高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有效性输入。
【Activity 3】完成课本P26活动3和P27活动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下定义的3种方式。
评价效果:能够理解“it's like”“that is”“for example”的意思,并结合课本活动3的实例,说出分别使用了哪种下定义的方式。
【Activity 4】读听力原文,学习听力原文中询问上网习惯的语言表达以及如何回答的语言表达。
设计意图:学习相关的语言表达,为后面的Speaking做好语言准备工作。
评价效果:能够在听力原文中提取出相应的语言表达。
【应用实践活动】
【Activity 5】使用表格(见表5),互相询问对方的上网习惯。
活动要求:小组活动,3分钟交流并记录。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输出练习。
评价标准:(小组互评)(1) Do they use the expressions to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2)Do they talk about their online habits?(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online habits?Good or bad?
【迁移创新活动】
【Activity 6】思考讨论问题:How to use the Internet properly in our daily life?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使用语言表达。
评价标准:能够辨别哪些是不良的上网习惯,能说出使用合理的时间上网,并进行有益的网络活动。
【Activity 7】自我评价
在设计自我评价时,评价目标要与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相一致,这既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中的目标达成度,也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教师可以通过使用Excel表格录入并保存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分数,作为今后对学生学情分析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素养进步与否,如表6所示。
12~15:Excellent.Congratulations!You have learned a lot in this class.
9~11:Goo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6~8:Come on! You can make it.
0~5:You should work harder. It's a pity that you have missed 1000 million yuan.
(六)作业设计
作业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Compulsory homework,这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完成;第二部分为Optional homework,这部分学生根据自评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作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如表7所示。
总的来说,在“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教学目标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明确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应通过表现性评价,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以评促教”。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运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增加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环节,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而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的活动表现、给出改善或提出建议的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地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
[3]陈彩虹.英语学科表现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4]Krashen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gman Ltd, 1985.
[5]马玲.“i+1”输入假说理论在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24(2).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素养为本’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2022ZJY1318)研究成果。
(责编 杨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