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化学“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五项内容之一。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特别是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当中,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的挖掘教材,要学会利用教材当中的有效资源来对同学们进行发展的挖掘和再创造,而且还要给同学们更多的课外学习和拓展视野的机会,以此来有效地对同学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加以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能让同学们收获更加全面的成长,让同学们能够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形成终身发展的理念,让同学们能够把化学的知识、思维和观念更好地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众所周知,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而核心素养的建立是把育人作为基本目标的,在育人环节当中我们还要体现出化学独特的学科特点。因此,要想让同学们真正做到有效学习,首先我们应该要对同学们的具体学习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要让课程安排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的局限在课本当中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同学们真正做到解放,无法让同学们真正发挥自己的智慧,这就是我们作为化学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教育问题。如果教学只是围绕着高考的方向来展开,对同学们个人能力的发展,必将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在把握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之后,我们一定要对教学的板块和模式进行,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改革,让化学教学能真正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接触到的所有新知识都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新课程的教学是进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途径。除了教材内容的要求以及课程标准的规定之外,各位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进行丰富的教学设计,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逐渐养成科学的态度。
例如,《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等相关内容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发现金属钠的性质,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演示实验,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观察,从而在我的引导下分析并得出结论。
〔问题〕我们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充分的告诉我们:金属钠比铝和铁都要活泼;而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把铝和铁放在冷水当中,短时间内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么如果我们把金属钠放在冷水当中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演示实验〕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提示〕观察钠与水是否发生反应,不仅需要同学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进行测量,并且要准确地记录实验所发生的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就是在指导同学们进行细致的实验观察,正是对同学们科学严谨精神的培养。)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带领同学们总结出金属钠在和水发生反应的实验中的五个字的重要要点:浮、熔、游、响、红。(是对同学们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五个字的要点,同学们可以发现:金属钠的密度比水要小、钠的熔点比较低、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反应现象非常剧烈、在反应后会有碱性物质生成。接下来要引导同学们自己写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引导分析〕金属钠和水反应之后会生成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那么随之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氢气呢?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二者发生反应之后产生的气体更有可能是氢气。俗话讲,实验室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验证这个结论,我知道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这是对同学们严谨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同学们在实际学习中敢于质疑,并且善于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检验自己的质疑内容。)
〔实验展示和验证〕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学过检验氧气的方法,如果在此实验当中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是否能够有效地说明实验结果?如果采取这样的方法,具体操作为:用漏斗倒扣的方法把金属钠包围住,然后利用排空气法收集实验产生的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具体实验当中是否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呢?如果不可以那需要什么方法呢?很快同学们就能通过实验验证的过程得出需要使用检验氯气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气体产生的验证。(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更加理性的思考,让每个同学的思维都能跟着教师教学的脚步来进行发展,更是对同学们严谨科学精神的一种培养。)
〔拓展小结〕在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当中,我们已经明确地了解到反映的现象,那么试着分析为什么在日常保存时会选择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中呢?而且金属钠在失火时,不能用水去扑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让同学们把自己学到的有关金属钠的性质进行充分的分析,让同学们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素养,并且能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充分的运用进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故事讲述〕通过课前的准备,给同学们讲解与金属钠相关的向秀丽烈士的故事。(这个过程是联系社会实际,让同学们了解到这种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是对同学们社会责任的培养。)
结束语:在日常生活当中类似的新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案例还有很多,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以此促进同学们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让同学们养成一种科学求知的态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化学课堂上有所收获,实现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基于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张丽丽.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与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4-15.
[3]董荣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