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课外负担,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关键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还能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持久性。本文通过分析“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探讨了小学数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培养策略。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最后对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了展望,强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自主学习;高段学生;学习策略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双减”政策主要目的是减少学生的课外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推动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学生的学习往往以教师为主导,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在小学数学的高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结合“双减”政策的背景,探讨小学数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创新的教学路径。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的实施,首先减少了学生课外负担,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这也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过去的教学模式过度依赖课外补习和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如今,减少了课外补习的压力,学生需要在课堂内充分掌握知识,并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复习和巩固。因此,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何在减少外部干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与此同时,“双减”政策的实施也要求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和精准,尤其是数学这门需要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新的教学挑战。
二、数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独立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对学习的结果负责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数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提升。数学高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到更加抽象和复杂的学习阶段,此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指导。此外,自主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只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克服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与实践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高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的激发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不应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应通过启发式提问、任务驱动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注重个性化。传统的作业模式通常是统一标准化的,缺乏对不同学生需求的关注。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负担减轻,但作业的质量和针对性应得到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通过作业的反馈帮助学生反思和总结。再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新的路径。随着智能化教学工具的普及,数学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课程和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些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自主学习和复习,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并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社会的教育资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小学数学教育在自主学习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将知识点直接传递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培养,结果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其次,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和学习计划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和效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处于小学高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逐渐增多,课堂知识的抽象性和深度加大,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导致他们难以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质量。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理解如何设置学习目标、如何分解任务、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此外,学校应当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如学习小组、课外辅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小学数学高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也需要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转变。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思考,并通过有效的反馈与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作业改革、信息技术支持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自主学习技能的提升。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将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全面的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普及,意味着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需求进行学习,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冬晖.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法探寻[J].新课程研究,2024,(29):72-74.
[2]王建璞.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前置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D].扬州大学,2024.DOI:10.27441/d.cnki.gyzdu.2024.002875.
[3]卢庆锋.“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自主能力探索[J].学苑教育,2024,(0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