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游戏化的创新思考
摘要:文章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游戏化教学在节奏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提出节奏模仿游戏、节奏接龙游戏、节奏创作游戏等创新方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强化节奏感知和表现能力,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音乐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游戏化教学
引言:
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对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面对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低年级学生,亟需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节奏训练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游戏化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将游戏元素融入节奏训练,以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角色扮演、节奏模仿等方式深化节奏体验,在寓教于乐中提升节奏感,对优化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一、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中应用的必要性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中应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传统填鸭式节奏训练容易使其感到乏味,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游戏化教学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将游戏性引入节奏训练,通过设置具挑战性的关卡任务,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主探索、体验节奏,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节奏感。同时,游戏化还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将听觉、视觉、触觉等有机结合,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直觉理解和身体感知,学生在沉浸式游戏体验中获得及时反馈,增强学习获得感和自信心,激发持续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节奏感差异,提供不同难度游戏关卡,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游戏化的创新策略
(一)节奏模仿游戏
节奏模仿游戏是指教师运用身体动作、语言、乐器等多种媒介,创设节奏组合,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动觉等多感官参与,准确模仿和再现节奏,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提升节奏感知和表现能力。这一策略契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节奏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习难度,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参与热情[1]。
在学习歌曲《恰利利、恰利》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旋律,跟唱歌词,初步感知歌曲节奏。接着老师用击鼓()、拍手(X X X)和踏脚(| |)等不同的肢体动作,配合“恰-利利恰-利”(5 5 5 1 1 2 3 4)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把班上同学分成两组:A组负责击鼓,B组负责拍手,两组轮流模仿对方展示的节奏型。通过这样的互动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当大家都能准确把握节奏后,再回到歌曲的演唱,相信这时候同学们一定能够更流畅自然地演唱这首歌曲,真正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
(二)节奏接龙游戏
节奏接龙游戏是指学生依次接唱或接奏一个节奏型,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奏句,犹如一条“节奏长龙”。这一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在轻松愉悦中训练节奏。学生需要专注聆听他人的节奏型,记忆累积的节奏句,思考衔接的节奏,迅速做出反应,对培养专注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大有裨益。游戏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演奏的乐趣,增强学生之间的集体感[2]。
教师可利用《小动物联欢会》这一节奏读读,先引导学生读念歌词,感知歌词韵律,熟悉节奏型。接着运用节奏接龙游戏巩固节奏感知。第一轮由教师运用击鼓演奏第一小节节奏型(“康康康康”),学生尝试接唱或击鼓接奏第二小节节奏型“咚咚咚 当”),教师示范后再接第三小节,以此类推,形成师生互动的节奏接龙,在游戏中感知节奏韵律的完整性。第二轮可由一名学生开始,其他学生接力,体验学生之间的节奏呼应与配合。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准确把握节奏型,流畅地进行节奏接龙,同时增强节奏型之间的连贯性,提升整体节奏表现,为歌曲演唱奠定基础。
(三)节奏创作游戏
节奏创作游戏是在学生掌握基本节奏知识和节奏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创作节奏,表达内心情感,培养音乐创新意识。教师可提供画面、诗歌、故事等多样化的创作素材,激发学生灵感,引导他们探索节奏与主题的关系,通过节奏描摹人物性格、环境气氛,表达思想感情。学生在头脑中组织节奏,用肢体、声音或乐器表现出来,学会运用节奏塑造音乐形象,感受节奏创作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创作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想象力和表现力,发展音乐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乐理、作曲奠定基础。
在学习歌曲《小花雀》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想象画面,讨论小鸟的形态特征、动作神态,思考如何用节奏模仿小鸟的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学生可自由创作两小节节奏,用“嗒”代表鸟的跳动,“哒”代表鸟鸣,通过节奏速度、力度和组合方式塑造不同的小鸟形象。如“嗒嗒哒-嗒嗒哒-”可表现小鸟快乐的连续跳跃,“嗒-嗒-哒-嗒-”可表现小鸟轻盈的踏步。学生两人一组,交流创意,互相演奏,评价创作效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演奏,引导大家思考节奏型的表现力,给予积极评价,促进共享交流。最后学生带着对小鸟的新理解和情感体验演唱歌曲,节奏更加生动形象。创作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想象,焕发生命活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是提升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训练实效性的必由之路。游戏作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能自然激发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节奏训练转化为有趣的问题情境,在察觉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节奏概念,内化节奏技能。同时,游戏中的合作、竞争、表现等互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满足表现欲望,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应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和音乐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发节奏训练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思考、表现节奏,培养节奏感和音乐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李晨溪.小学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游戏化的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一).甘肃省兰州市华侨实验学校;,2023:3.
[2]吴雨晴.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游戏化的创新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