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艺术疗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丁一宸 南建安 花瑞洁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8期
哈尔滨石油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 本研究深入剖析艺术疗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作用机制。从艺术疗愈的定义与原理出发,阐述其在应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弥补传统心理疗愈资源不足以及实现艺术疗愈目标方面的必要性。详细探讨多样化的开展方式,包括成长路径、艺术形式助力、跨学科联合指导与线上推广、课程孵化等。分析其在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社交互动方面的显著效果。最后对艺术疗愈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强调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

关键词:艺术疗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机制;疗愈环境

一、引言

艺术疗愈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性治疗方式,融合了艺术创作与心理干预的双重属性。它以艺术的创造性过程为媒介,全面改善参与者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健康状态。在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上,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视觉艺术形式,如插画、装置、交互媒体等,以及充满活力的表演艺术,包括舞蹈、戏剧等。艺术疗愈成功跨越艺术与心理两大专业领域,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表达过程及其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实现对情感冲突的深入理解、自我意识的显著增强、行为的有效管理、压力的合理减轻、社交技巧的精心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大力提升。

二、开展艺术疗愈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挑战

在当今快节奏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为缺乏独立自主能力,面临现实人际交往问题,遭受学业和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困扰,在恋爱问题上遭遇挫折,因自身外貌、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产生自卑情绪,以及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

从国内外的专业定义来看,艺术疗愈的核心基础在于艺术的表达和沟通特性。当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中时,他们能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想法以一种非语言的独特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表达的过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有效的释放机制,并且通过与他人共同分享和深入解读这些艺术作品,大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实现心理上的深度疗愈。

(二)传统心理疗愈资源的局限性

1.专业心理咨询师短缺: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专业帮助。

2.校园心理辅导设施有限:咨询室数量少且设备简陋,难以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心理辅导服务。

3.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完善:对于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无法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三)艺术疗愈的目标与重要作用

艺术疗愈的根本目标在于精心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让大学生广泛接触各类艺术形式,能够有效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其内心世界。艺术疗愈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拥有更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更积极的心态,从而为艺术疗愈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良好基础。

三、艺术疗愈的实施策略

(一)多样化成长路径

1.学校教育融入:将艺术疗愈课程有机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依据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内容。在大学阶段,积极开展更深入的艺术疗愈工作坊,如戏剧表演工作坊,助力大学生深入探索自我角色,促进自我成长。

2.社区活动参与:充分发挥社区在艺术疗愈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社区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大学生踊跃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表达平台,还促进了社区内的情感交流与互助,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

(二)多种艺术方式助力

综合运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沙盘和制作陶瓷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举办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艺术疗愈活动,如疗愈音乐会、绘画展、心理剧拍摄、舞蹈交流会、沙盘团辅活动以及制作陶瓷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疗愈途径。

(三)跨学科联合指导与线上推广

本项目采用跨学科联合指导的方式,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线下研究平台,通过与心理中心的老师密切合作,并借助融媒体传播手段,以短视频等形式,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传播渠道进行艺术疗愈的广泛宣传推广,全面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四)课程孵化与 AIGC 技术拓展

1.课程孵化:将艺术疗愈开设成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各学校的二级学院进行全面推广。由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物资审批购置,充分有效利用学校基础场地设施,对本校学子进行全面推行,以提高心理疾病的防治效率。

2. AIGC 技术拓展:一方面,利用 AIGC 聊天机器人实现心理疗愈。这些聊天机器人能够高度模拟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让使用者尽情倾诉情绪和想法。例如,当使用者感到焦虑并向聊天机器人描述症状时,它可以提供具体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的详细步骤等。另一方面,AIGC 还能生成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如制作情绪安抚的音频、视频或图文故事,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情绪和心理问题。

四、艺术疗愈的显著效果

(一)情绪调节

艺术疗愈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非言语情绪表达出口。以绘画疗愈为例,大学生可以借助色彩和线条尽情宣泄压力、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放松身心,实现情绪的有效调节。

(二)自我认知

艺术疗愈能够有力地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探索自我。例如在心理剧疗愈中,大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从多个角度看待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发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自我认知的不断提升。

(三)社交互动

艺术疗愈一些团体艺术活动,如集体陶艺创作,能够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和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共同创作过程中,大学生学会倾听与合作,从而提升社交能力,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五、结论与展望

艺术疗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多种艺术方式的助力以及跨学科联合指导和线上推广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开展艺术疗愈工作。未来,可将艺术疗愈课程化,并利用 AIGC 技术进行拓展,以进一步提高心理疾病的防治效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需深入探寻艺术疗愈在现当代社会发展的环境与前景,积极探讨以 “疗愈性” 作为将艺术进行创新性发展方向之一的可实践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舒畅.艺术不会缺席:“言语之外—艺术与疗愈”展览札记[J].美术观察,2021(04):34-35.

[2] 胡洁. 曼陀罗绘画的疗愈功能探究[D].中央美术学院,2021.

[3] 丁芳盛,张家红,任绯.新课标视域下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40(05):69-75.

[4] 严虎,陈晋东.艺术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前景[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2):143-144.

[5] 冯莹,张浩.作为治疗的艺术:绘画艺术治疗的兴起与作用机制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20,41(24):48-53.

[6] 林阳,丁榕锋.艺术疗愈型公共空间的功能多维性设计探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5):125-129.

[7]蔡宏辉.艺术心理疗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考[J].艺术教育,2022(11):275-278.

[8]刘毅,谢尘沐.多感官媒介:艺术疗愈中的具身交互[J].媒介批评,2023(1):29-47.

[9]张宁.论高校艺术疗愈活动的策划与实践方法[J].艺术品鉴,2023(02):21-24.

[10]徐增鎏.艺术疗愈在高校的运用研究[J].艺术教育,2022(09):64-67.

[11]周彬,许嘉城.艺术疗愈在综合性大学中实施的路径与方法[J].媒介批评,2023(01):81-9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