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张俊
  
云亦媒体号
2025年28期
42022119760524321X 湖北华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430074

摘要:工程监理作为建设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承担着质量监督、进度管理、安全控制等多重职责。传统的工程监理模式以人工巡查、现场记录和纸质报表为主要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程质量与安全,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人工检查可能出现漏检和误检,监理工作效率较低,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存在延迟,且监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难以全面掌控项目全局。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工程监理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化技术将成为工程监理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工程监理;前景分析

第一章 引言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监理的方式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无人机(UAV)等,已开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应用。这些技术在提升工程监理效率、减少人为失误、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智能化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监理人员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预判项目中的潜在问题,进而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推动工程监理向高效、精细化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其在提升监理效率、优化质量控制和保障安全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工程监理方式,提升整体项目管理水平。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本文希望为工程监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模式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助力智能化技术在监理工作中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第二章 智能化技术概述

1. 智能化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智能化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使得系统具备感知、分析、决策、学习及执行的能力,从而实现任务的自动化和优化。在工程监理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无人机(UAV)等多种技术,逐步推动着传统监理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数据技术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能够为工程项目提供精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大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监理人员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如工程进度、质量控制和安全情况,还能通过数据模型对项目进展进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人工智能(AI)则通过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自动分析并处理大量复杂数据,帮助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智能决策,物联网(IoT)技术通过将传感器、设备和系统连接起来,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如温度、湿度、振动、压力等,为监理人员提供实时、精准的监控信息。借助IoT技术,监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取项目现场的实时数据,监控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无人机(UAV)技术则为工程监理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够进行高效的现场巡检和数据采集。无人机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及其他传感设备,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获取施工进度、材料堆放情况、安全隐患等信息,提高监理工作的覆盖面和准确性。

2. 工程监理的核心任务与需求

工程监理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旨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安全以及合规性。传统的工程监理模式主要依赖人工巡查、手动记录和纸质报告,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常常受到信息传递滞后、监理人员有限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等限制,导致监理工作的效率低下和信息的滞后传递。在工程监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对施工过程的监督,还包括对施工材料、工艺、设备的监控。智能化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各类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与此同时,进度管理也是监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的进度管理依赖于手工记录和阶段性检查,往往难以及时反映施工进度的变化。智能化技术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对项目进度进行精准预测,提供进度调整的决策依据,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3. 智能化技术的基本特点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监理从传统的人工检查模式,逐步转变为自动化、实时化、精确化的管理方式。首先,自动化是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特点之一。在传统的工程监理过程中,很多工作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如现场巡查、数据记录、报告编写等,这不仅耗时且容易出错。而智能化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传感器、机器人等手段,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失误。例如,无人机能够自动飞行并实时拍摄施工现场图像,物联网设备能够自动采集施工数据并上传至云平台,无需人工干预。

其次,智能化技术的实时性是其另一个显著优势。传统监理工作中,信息传递存在时间差,监理人员往往依赖于定期的现场检查和报告更新,这使得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而智能化技术能够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数据,确保信息传递的即时性。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和实时监控设备,监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迅速识别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传统监理依赖人工判断,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监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智能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和预测,减少人为干扰,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监理决策。例如,通过AI技术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出施工中的问题区域,而传统的人工检查可能漏掉细节。

第三章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现状

1.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具体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分析、监测与预警、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为监理人员提供了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工作支持。首先,大数据分析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风险预测、进度跟踪和成本管控等方面。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的施工数据,工程监理可以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前预测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项目进度、施工环境、成本控制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帮助监理人员识别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项目按期、按预算完成。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的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工程质量监控和施工安全分析的智能化。AI可以通过算法自动识别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检测结构件的裂缝或材料缺陷。机器学习则能够从历史数据中提取规律,帮助监理人员预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技术,监理人员不再仅依赖人工判断,而是借助AI的强大分析能力,提升了监控的精度与效率,减少了由于人工疏忽导致的质量问题。同时,AI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对施工现场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自动检测和报警,增强了安全监控的实时性与有效性。物联网(IoT)与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为工程监理提供了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的能力。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能够对项目进度、环境因素以及施工安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例如,温度、湿度、振动等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建筑材料的使用状态和施工环境的变化,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物联网设备,监理人员可以远程查看实时数据,获取施工现场的详细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减少了人为检查的遗漏,提高了监理工作的全面性与精度。

无人机(UAV)和机器人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现场巡检的效率与精度。无人机能够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空中巡视,获取高分辨率图像,帮助监理人员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进行远程检查。无人机特别适用于高空或难以到达的施工区域,例如建筑物外立面、塔吊等,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检查的风险和劳动强度。而机器人则可以在施工现场执行一些重复性、高危性任务,如钢筋焊接、现场清扫等,同时搭载传感器进行质量检测,保证施工质量。

2. 国内外工程监理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案例

国内外许多工程项目已逐步应用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监理效率、减少施工事故、确保项目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中国的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为例,智能监理系统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圳的“智慧工地”项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监理人员可以通过云平台对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掌握。该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收集施工现场的数据,还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帮助监理人员提前识别潜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国外,像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高科技建筑项目,也已经引入了智能监理系统。比如,美国的某些建筑公司已经将无人机与AI技术结合,在施工现场进行高效巡检。无人机通过自动飞行,获取施工现场的图像和数据,然后AI系统对图像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出建筑质量问题和施工安全隐患。通过这种方式,监理人员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巡检时间,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国外一些大型建筑公司还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施工现场,以完成一些高精度和危险性较高的工作任务。机器人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够实时监测施工质量,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了工程监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 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但在技术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技术实施难度较大是一个主要问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安装等,这对于一些资金较为紧张的工程项目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大的负担。其次,数据安全问题是智能化技术应用中的另一个挑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工程监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黑客攻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及企业机密和施工安全的敏感数据时,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第四章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发展方向

1. 智能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未来发展,将呈现更加深度集成的趋势,尤其是在AI、大数据和物联网(IoT)等技术的结合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未来的智能监理系统将具备更加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AI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将能够从海量的工程数据中提取更为精确的信息,自动判断施工质量、进度、成本等多方面的指标,并给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大数据技术将继续发挥其在风险预测、趋势分析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帮助监理人员实时了解项目状态并做出科学决策。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与监测设备的广泛应用,能够将现场的所有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施工与监理。无人机、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替代人工完成施工监测、质量检测、安全巡查等任务,极大提升监理效率与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能帮助监理人员及时发现施工问题,还能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优化决策过程。无人化监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监理精度,还能够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施工安全性,推动工程监理向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发展。

2. 智能化技术对工程监理流程的重塑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彻底重塑传统工程监理的流程,特别是通过智能监理系统的建设,传统的监理模式将逐步向全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监理模式转型。从传统监理到智能监理的转型,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更是监理理念的重大变革。传统工程监理模式通常依赖人工巡查和手动数据记录,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遗漏和人为错误。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监理人员能够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所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精确分析和预测,从而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和问题。智能化监理系统通过集成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能够全面监控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在监理过程中,系统能够实时分析项目进展情况,自动生成报告,并对施工中的异常进行预警。这样一来,监理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决策和协调工作,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工程监理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精细化操作将逐渐成为行业标准,从而为工程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第五章 结论

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工程监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将AI、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监理手段相结合,智能监理系统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监理效率,还能够提升施工质量、确保安全,并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工程监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的转型,尤其在提高施工现场的透明度、实时性和精确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智能监理技术将不断优化、创新,推动工程监理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金时,许珊,刘琪,等.基于财务角度的EPC项目总承包研究[J/OL].会计之友,2023,(S1):110-113[2024-12-14].

[2]江涛.工程总承包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J].水利技术监督,2024,(10):68-70+96.

[3]李卓,张顼.装配式公租房集成设计下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探索——以北京顺义新城第18街区公租房为例[J].中国勘察设计,2024,(10):57-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