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刘瑞
  
云亦媒体号
2025年29期
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师范大学 300387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整合多元思政教育育人元素,开展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实现两者深入结合,有利于提升院校就业指导水平,探索出有效途径切实改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由于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创新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育人融合路径具有现实与理论的双重意义,值得我国高校育人队伍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工作;创新路径

引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年6月,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条稳就业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2024年11月14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工作会,部署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尤其要整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用人指导工作。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市场呈现多样化、竞争加剧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宗旨,以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规划职业为目的的就业指导教育。二者的融合,既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又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两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的。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时代,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接轨,可以为大学生实现整体发展提供帮助。

2融合创新路径的理论框架

先要搞清楚它的理论基础,才能构建融合创新路径的理论框架。融合创新路径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辅相成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融合创新路径在教育学的视角下,遵循教育的连续性和全局性原则,主张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心理学理论则指出,大学生引导学生做合理归因,正确看待择业经历,包括价值观、自我认知、职业兴趣等,在面临就业选择时,其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为一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增强学生的就业决策能力。失败的经历容易造成学生的挫败感,打击学生的就业信心,所以在面临择业失败的经历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合理地进行归因。社会学观点则强调,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素养等方面的需求增加,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这些需求可能促使教育改革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融合创新的路径需要与社会实际紧密契合,对时代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

融合创新路径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能力为本”是整合创新路径的根本所在。这就说明,围绕学生个体差异和需要,以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重点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标导向,即实施融合创新路径需要目标明确,确保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在各个环节之间得到紧密联系;二是过程整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保证教育内容的连贯性与系统性的教育过程;第三,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实践平台,充分利用企业合作、校友网络等校内外资源。

融合创新路径的理论框架还强调跨学科合作和实践导向,鼓励高校各学科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协同育人、协同育人通过案例教学、模拟实操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效果,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促进教育实践的创新。实践导向则要求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成长,提升就业竞争力,教育活动要与社会实际和市场需求紧密契合。

高校要建立包括资源整合、课程创新、师资培养、效果考核在内的运行机制,才能顺利实施一体化创新路径。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多样化学习实践机会的资源整合机制;针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更新课程,保证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实用性,课程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注重教师专业化建设,增强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培养机制;效果考核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做到发现问题、定期考核、定期调整,确保达到教育目的。

3融合创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为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与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其特有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之路正在逐步形成。以某高校为例,该学校启动了“职场导向型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受过职业规划、就业技能培训,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就业指导模块。该创新模式在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在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具体地说就是,该项目将职业规划工作坊通过经常性的举办形式,把职场经验请到行业专家中,把职业愿景帮助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职业愿景而努力。同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本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

然而,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程度的不足。有的学生对这种融合模式的认识在初期还没有很透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太大的联系,造成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采取了增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从而达到了与学生兴趣、需求更加接近的目的。

实践探索融合式创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用人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一历史使命。但是这一过程不是平坦的,要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高科技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加深教师培训、加强与各界合作高校。

结语

综上所述,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理性就业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和政治、就业、就业等方面的融合、创新道路上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整体发展。高校要以积极主动、主动地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做好高校的各项工作;为培养高素质、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敖生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0):59-61.

[2]李婷.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1(23):110-112,136.

[3]尹小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作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9(34):144-1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