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

李宝仪
  
云亦媒体号
2025年32期
肇庆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526040

摘要:“健康住宅,始于质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本文在探讨一套科学、全面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通过实例分析,结合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检测指标的选择、检测技术的运用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空气污染物、温湿度控制到建筑材料放射性等多个维度,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检测方案,旨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居住环境的营造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健康住宅;评价体系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与舒适度。近年来,因室内装修材料不当、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的空气污染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对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不仅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需要,也是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检测指标的选择与重要性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的首要任务,在于确定一系列全面且合理的检测指标,以确保居住者的健康与安全。这些指标不仅涵盖了空气污染物,还包括了物理环境因素,为室内环境质量的全面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空气污染物方面,甲醛、TVOCs(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苯系物是检测的重点。甲醛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和家具中的粘合剂,长期暴露可能引发鼻咽癌等疾病。TVOCs则涵盖了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它们可能来源于油漆、涂料、胶粘剂等,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苯系物因其无色且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常被称为“隐形的杀手”,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白血病等严重健康问题。物理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温湿度控制对于人体舒适度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引发身体不适,甚至导致霉菌和其他害虫的生长。噪音污染则可能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问题。适当的光照不仅有助于提高视觉舒适度,还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和心理健康。

以某住宅小区为例,在交房前进行了全面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房间甲醛超标,这可能是由于装修材料或家具中的甲醛释放量较高所致。面对这一问题,开发商立即采取了措施,包括加强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有效降低了室内甲醛浓度,从而避免了潜在的健康风险。对于儿童房、老人房等特殊区域,还需增加对重金属、细菌等特定污染物的检测。儿童和老人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这些污染物的敏感度更高,更易受到其影响。通过检测,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室内环境质量检测领域也迎来了技术革新,一系列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室内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的特点,成为准确测定空气中微量有害物质的首选方法。该技术通过将空气中的复杂成分进行分离,再利用质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出甲醛、TVOCs等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为室内空气质量的精准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红外光谱仪则是建筑材料有害物质快速筛查的有效工具。它利用不同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不同,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可以迅速识别出其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如石棉、甲醛释放源等。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更是将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部署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等参数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这些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云平台和用户终端组成,能够实时采集并上传环境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不仅监测了空气质量,还根据实时数据调整通风系统、加湿器等设备,确保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这些先进检测技术还具备远程监控和预警功能,一旦检测到环境参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开启空气净化器等,从而有效避免了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这不仅提升了顾客的舒适体验,也为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场所的运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检测工作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关键所在。这一评价体系不仅是对检测数据的简单汇总,更是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评估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检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通过采用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对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如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等规定,将室内空气质量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更直观地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除了数据标准化和等级划分,评价体系还应包含健康风险评估。这包括对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定量评估,预测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提出个性化的改善建议,如增加通风次数、使用空气净化器等,以有效降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的完善还需注重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定期复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室内环境问题,确保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鼓励居民参与环境质量的监督和反馈,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良性循环,推动室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室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保障居民健康、提升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室内环境问题,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检测指标、应用先进技术、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室内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强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3(011):000.

[2]罗智星,王玥.建筑后评估中的室内环境评价方法综述研究[J].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2, 50(7):8.

[3]罗晓虹,王静.绿色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控制策略探讨[J].产城:上半月, 2023(6):0220-02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