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评价创新探究

——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

仲万娟
  
云亦媒体号
2025年33期
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 810007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推动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基于此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构建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探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创新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三年级数学;教学评价

一、当前三年级数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脱节,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学评价标准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往往忽视了教学目标的指向性,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脱节,导致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部分教师对评价内容的选择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过于注重学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学生解题思路的多样性、创新性等高层次目标。许多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笔试、考试等单一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评价过程不够及时,反馈效果不理想

评价的重要作用在于诊断学生学习状况,反馈教学效果,但当前许多教师忽视了评价的及时性和反馈性。部分教师习惯于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才进行集中评价,缺乏必要的过程性评价,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教师虽然实施了及时评价,但对评价结果重视不够,没有做好评价反馈,未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辅导和补救。评价过程的滞后性和反馈的低效性,导致评价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创新策略

(一)科学设计评价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导向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明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维度,重点评价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掌握,评价学生能否根据题意选用恰当的计算策略求解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维度,重点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交流合作、模型建构等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情况,关注学生是否能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是否乐于合作交流、能否运用便于理解的方式呈现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评价标准的设计要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的准确与速度,更要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的考查,关注学生在直观操作、类比推理、逆向思考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观察学生解题的多样性、探究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来评价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二)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

针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教师要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过程性评价不同于终结性评价,它更加关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考历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和灵活运用,因此需要教师综合运用观察、提问、测验、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动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入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可采取口述、小组汇报等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释计算方法的异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草稿纸、演算步骤等,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脉络,发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除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评价还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讲评”。而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下,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亲子共评”等,让学生、家长成为评价的参与者,体验参与评价的乐趣。如在本单元复习课上,教师可设计“我来当小老师”的环节,由学生轮流出题,小组成员分别作答,题设人根据解题思路的合理性、方法的多样性等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优化思路”的互动中提高认知水平。

(三)构建多元评价主体,促进共同参与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评价要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有必要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面,积极构建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具体来说,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制定评价方案、设计评价任务、实施评价活动等各个环节,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教师可请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对评价内容、评价形式提出建议,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计划。学生参与评价方案制定的过程,就是明晰评价目标、厘清学习重点的过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评价还应重视家长的参与。由于加减法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受到家庭因素的显著影响。教师有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商讨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教师要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请家长配合做好学业辅导与情感激励;教师要积极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分析家长评价孩子的行为方式,必要时还要对家长的评价方式予以适当引导,避免简单化的结果评价加重学生心理负担。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契机,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展示、实际操作等环节,让家长切身感受孩子的学习过程,客观认识孩子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调整对孩子的评价策略。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学评价创新,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拓展评价主体,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教统一、全面育人”上狠下功夫。教师要从应试评价思维中解放出来,树立全面质量观和科学评价观,科学制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案,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描绘出清晰的进阶路径。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康贵珠.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路径研究[J].名师在线,2024,(34):43-45.

[2]王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24,(32):28-30.

[3]钭艳青.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J].家长,2024,(32):50-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