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为中心: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以“春晖园平面图”为例
摘要: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在观察与实践、探索与合作、思考与表达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为例,对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是打破学科边界,是教学走向多元整合,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的必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深层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的必要环节。在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领域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能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本文以“春晖园平面图”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以生活为场域,创设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该领域的课程不仅有较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还有极强的操作性和综合性,需要将整个单元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和生活实际问题关联起来,开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
1.依托现实场域
在实际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和考试方向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只侧重理论知识的讲与练,并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而忽视了学生活动经验的累积和数学建模、规划、合作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学校根植于丰厚的吴地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联合春晖堂药业打造了集中草药种植、智慧生态培育、中医药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园户外劳动实践基地——春晖园。因此,依托本校的真实场域,以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春晖园平面图”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创设真实情境
春晖园是一个复杂的真实场域,绘制春晖园平面图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应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数据的收集和表达、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得到数据,还需要结合美术绘画技巧进行构图和绘制作品,经历事先规划、实地测量、建构比例尺、依据比例尺绘制等多个阶段。通过经历真实的测量和绘制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发展量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实践活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性学科,具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脱离实践的理论学习是枯燥且艰难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经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才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问题导学
“综合与实践”的课程设计与实施需要依托现实的情境和真实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和知识参与实践活动。在“春晖园平面图”主题活动中,以“怎样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和绘图比例?”为驱动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设计问题导向式的任务单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以“春晖园各区域的分别有什么特点?”、“如何有序开展测量?”为导向,让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统计整理数据的过程,为绘制“春晖园平面图”提供数据的支撑。
2.合作促学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组建学习共同体,推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春晖园地形复杂多样,各区域形状普遍是不规则的,六年级的学生独立完成的困难非常大。因此,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经历“小组合作测量数据”、“画示意图记录数据”、“全班交流整理数据”三个环节,综合应用小学数学课程四大领域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发展量感和统计意识。
3.展示达学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后,通常会形成项目成果。在汇报展示的活动中,需要学生用用精准的文字、图像、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现实意义。平面图也是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绘制春晖园平面图,学生能深切感受到数学符号、图像、语言的魅力,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兴趣,提升规划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模型意识。
三、以量表为标准,创新评价方式。
良好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改变课堂中数学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数学能力和品格。在综合与实践中,学习从课堂当中拓展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场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不能全面体现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必须更加多元化。
1.关注学生评价
过程即教育,行动即收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且相对独立的分工,展现成果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很难作出全面性、综合性的评价,包括活动方案的设计、提出问题的角度和质量、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有序性、实践成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成长发展的深度和高度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春晖园平面图”主题学习中,设计如下评价指标:
2.拓宽评价主体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还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在“春晖园平面图”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适当拓宽评价主体范围,如邀请美术老师、家长、网友等对“春晖园平面图”成果进行评价,能让评价的视角更加全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中的优缺点,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是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首要方式。“春晖园平面图”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纽带,在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关联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李晓梅,孙湘文,刘稀凤.基于数学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模式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