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工程造价审核中隐蔽工程计量计价难点剖析与解决
摘要:隐蔽工程作为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量计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合理性。然而,由于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被后续工序覆盖,难以直观检查和核实,导致在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诸多难点。本文深入剖析了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难点,包括资料不完善、施工工艺复杂、计量方法不统一以及现场勘查困难等方面,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加强资料管理、规范施工记录、统一计量标准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等,旨在提高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保障工程造价审核的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资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核;隐蔽工程;计量计价;难点解决
一、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隐蔽工程如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钢筋布置、地下管道铺设等,因其施工完成后被隐蔽起来,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给工程造价审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果隐蔽工程的计量计价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工程造价虚高或低估,影响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质量安全。因此,深入研究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难点及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各方的合法权益。
二、隐蔽工程计量计价难点剖析
2.1工程资料不完善
隐蔽工程的计量计价依赖于详细准确的工程资料,如施工图纸、设计变更通知、工程洽商记录、施工日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部分资料可能存在缺失、不完整或记录不准确的情况。例如,施工日志中未详细记录隐蔽工程的施工时间、人员、设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特殊情况;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可能只简单描述了验收结果为合格,但对具体的施工细节和工程量没有明确记载,这使得审核人员在进行计量计价时缺乏足够的依据,难以准确确定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量。
2.2施工工艺复杂多样
不同的工程项目可能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即使是相同类型的隐蔽工程,其施工工艺也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地基处理工程中,有强夯法、深层搅拌法、灌注桩法等多种工艺,每种工艺的施工流程、材料用量、机械台班消耗等都有所不同。审核人员如果对施工工艺不熟悉,就很难准确判断其合理性和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容易出现计量错误。而且,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审核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增加了计量计价的难度。
2.3计量方法不统一
目前,对于隐蔽工程的计量方法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甚至不同项目中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对于钢筋工程的计量,有的按照设计图示尺寸计算钢筋的净用量,再加上一定的损耗系数;而有的则是按照实际施工下料长度计算,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这种计量方法的不统一,导致在工程造价审核过程中容易出现争议,审核人员难以确定采用哪种计量方法更为合理准确,影响了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计量计价的准确性。
2.4现场勘查困难
隐蔽工程完成后被后续工序覆盖,现场勘查时难以直接观察到其实际情况,只能通过有限的检测手段和已有的资料进行推断。即使进行现场开挖或钻孔等勘查方法,也可能会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无法全面、准确地获取隐蔽工程的信息。而且,现场勘查的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来说,全面的现场勘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增加了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三、解决隐蔽工程计量计价难点的措施
3.1加强工程资料管理
完善资料收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资料收集制度,明确各参建单位在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责任和内容。要求施工单位在隐蔽工程施工前,将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资料报送给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在施工过程中,详细记录施工日志,包括施工时间、人员、设备、材料使用情况、施工工艺执行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组织验收,并填写详细准确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应包括隐蔽工程的位置、尺寸、工程量、施工质量情况等信息,并附上必要的照片、影像资料作为佐证。
规范资料整理与归档: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提交资料的审核和管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资料应按照工程建设的流程和分类进行整理归档,便于查阅和使用。
3.2提高审核人员专业素养
加强施工工艺培训:定期组织审核人员参加施工工艺培训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授课,详细讲解各类隐蔽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标准等知识,使审核人员深入了解不同施工工艺对工程量和造价的影响。
开展计量计价方法研讨:针对隐蔽工程计量计价方法不统一的问题,组织审核人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收集整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中常用的计量计价方法,并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计价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在不同情况下适用的合理计量计价方法,并形成内部的计量计价方法指南。通过这种方式,统一审核人员的计量计价思路和方法,减少因计量方法不一致导致的争议和误差。
3.3统一计量标准
制定企业内部计量标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或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计价规范、标准,结合本企业或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隐蔽工程计量标准。明确规定各类隐蔽工程的计量规则、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以及工程量计算的起止范围等内容,确保在同一项目或企业内部的不同项目中,隐蔽工程的计量标准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加强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关注国家和地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新规范、新标准和新政策,及时对企业内部的计量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与行业标准保持一致。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反馈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为推动整个行业隐蔽工程计量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
3.4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审核
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在现场勘查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如雷达探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热成像等技术手段,对隐蔽工程的内部结构、尺寸、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例如,通过雷达探测技术可以确定地下管道的走向、埋深和管径等信息;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和钢筋的位置、数量等情况。这些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隐蔽工程结构的前提下,获取较为准确的工程信息,为计量计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减少因现场勘查困难导致的计量误差。
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平台: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建立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平台。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隐蔽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如钢筋布置、管道安装等信息录入到BIM模型中,形成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审核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直观地查看隐蔽工程的详细信息,进行工程量的自动计算和核对,提高计量计价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BIM模型还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便于各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计量计价争议。
四、结论
隐蔽工程计量计价是工程造价审核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质量安全。通过加强工程资料管理、提高审核人员专业素养、统一计量标准以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辅助审核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隐蔽工程计量计价过程中存在的资料不完善、施工工艺复杂、计量方法不统一和现场勘查困难等难点问题,提高计量计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工程造价审核的质量。在今后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完善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审核方法和流程,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莉.工程造价审核中隐蔽工程的难点与解决策略[J].工程经济,2022,32(03):17-20.
[2]张宇.工程造价审核中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难点与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8):121-122.
[3]李娜.剖析工程造价审核中隐蔽工程计量计价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四川水泥,2023(02):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