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

周思文
  
云亦媒体号
2025年52期
沈阳科技学院

摘要: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抗美援朝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传承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其时代价值、具体内涵及传承策略,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引言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高度概括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这一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刻内涵与多维影响

(一)爱国主义精神: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的基石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其意义远不止于历史的回顾与纪念。它如同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阵地,更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将爱国主义精神深植于学生心中。

(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历史自觉与主动精神的源泉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真实写照。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深入挖掘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通过讲述英雄故事、组织纪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激发他们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信念坚定与信心增强的动力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保持高昂斗志和必胜信念的重要支撑。这种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大学生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高校应通过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胜利故事和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力量和价值。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还能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革命忠诚精神:忠诚奉献与责任担当的典范

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中的重要内涵之一,它体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大力弘扬革命忠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忠诚奉献的意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同时,还应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忠诚奉献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二、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全面覆盖与深入实施

(一)课堂主阵地:深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应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课内容及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创新讲授形式,将抗美援朝精神讲深、讲透、讲好。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或相关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述战争故事和英雄事迹;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场景和英雄形象生动呈现给学生;三是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还可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祭扫烈士墓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力量和价值。

(二)社会实践大课堂:强化实践育人效果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

为了更好地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前往抗美援朝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老区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探访。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缅怀先烈,让学生亲身体验那段峥嵘岁月,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历程,增强历史自觉性和文化自信。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 存在问题

1.1 内容浅显,方法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在讲述抗美援朝精神时,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对其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深入挖掘。这种浅显的讲解方式,难以让学生全面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教学方法的传统与单一也是一大问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虽然有其优势,但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议题式、讨论式、项目式等,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难以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认知体验。

1.2 实践育人活动薄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存在系统性不强、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一些实践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此外,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脱节也是一大问题。学生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发挥。

(二)改进措施

2.1 加强内容建设和方法研究

针对内容浅显、方法单一的问题,高校应加强抗美援朝精神的内容建设和方法研究。首先,要深入挖掘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意义,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解读和阐述。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和精神风貌;通过对比分析展示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加强实践育人活动设计和管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加强实践育人活动的设计和管理。首先制定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实践育人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等要素;同时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监督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其次注重将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结论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抵抗外族侵略和反对非正义战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教育资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育人活动以及建设网络育人平台等多种途径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喜.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 [J]. 党史博才(下).2021,640(02):8,9-27.

[2] 张恩强,荆惠兰.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5): 86-87.

[3] 王洪飞,李润东阳.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11): 98-100.

2024年度沈阳科技学院校级课题选题项目skxt-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