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教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里“诗歌与散文”教学展开深入探究,剖析当下教学中存在的诸如教学深度不足、学生主动性欠缺、教学方法僵化等问题。并从深度解读文本、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教学手段等维度提出优化策略,旨在增强教学效果,培育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审美情操以及人文素养,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给予具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教学策略优化
引言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体系里,“诗歌与散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传承文化精髓、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板块。诗歌那精妙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散文那灵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表达,都对学生的心灵有着独特的滋养作用。然而,当前的教学现状却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限制了学生对诗歌与散文的深度理解与感悟。因此,对其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研究迫在眉睫。
一、高中语文“诗歌与散文”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深度有所欠缺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对诗歌与散文表面内容的讲解,如简单梳理诗歌的行数、散文的段落结构等。对于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独特的创作手法,未能深入挖掘。例如在教授古诗词时,只是粗略解释字词含义,而忽略了对诗词中典故、意象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剖析,使得学生难以触及作品的灵魂,无法领略其真正的魅力。
(二)学生主体意识未被充分激发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与体验,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真正深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无法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诗歌与散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主导着教学节奏与方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的机会。在诗歌与散文的学习中,学生本应凭借自身的感悟去体会作品的美妙,但实际教学却多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抑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与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许多教师长期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逐字逐句串讲、机械地分析段落大意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诗歌与散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难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散文时,没有充分利用散文的抒情性和形象性特点,只是枯燥地讲解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情感流动和意境之美。
二、高中语文“诗歌与散文”教学策略优化
(一)深度挖掘文本内涵
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对诗歌与散文进行深度解读[1]。例如在教授《滕王阁序》时,除了讲解文中的字词和句式,还要深入探讨王勃在文中所表达的怀才不遇之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背后所蕴含的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典故的运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让学生体会这些典故如何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提升其文化底蕴。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问题引导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2]。如在学习《雨巷》时,提问“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有哪些可能?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解读,然后各小组分享观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文本,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创作性表达。在学习诗歌与散文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表达。比如在读完一系列写景抒情散文后,让学生以校园景色为主题创作一篇散文。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加深对散文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的掌握,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手段
多媒体融合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一段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当年的战争场面,同时播放古曲《高山流水》,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再展示一些赤壁的风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笔下赤壁的壮丽景色,从而加深对诗词意境的体会。
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推荐与教材中诗歌与散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同主题、同风格的不同作品。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后,推荐学生阅读她的《一剪梅》等其他词作,让学生对比阅读,体会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情感变化,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结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教学手段等优化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诗歌与散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人文精神。然而,教学策略的优化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高中语文“诗歌与散文”教学的高效性和优质性,让学生在诗歌与散文的海洋中畅游,汲取丰富的文学营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映潮. 语文教学设计技法 80 讲[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2(10): 10 - 15.
[2]陈红亮. 我即语文[J]. 中学语文教学, 2023(5): 24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