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教学: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成为了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思考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让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相互呼应、协同发展,共同致力于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目标导向;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而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犹如一艘老旧的航船,正逐渐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航向,小学数学教学便是这一转变的重要阵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已发生深刻变化,意识、思维、能力、价值观如同崭新的灯塔,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新的方向。如何巧妙运用这一强大的“导航仪”,让小学数学教学精准地驶向教学目标的彼岸,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苦心钻研的关键问题。
一、聚焦现状:小学数学教学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迫切需求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场域,其质量提升已然成为当下教学变革的关键指向。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教师们正积极投身于教学创新,广泛引入各类新技术与新方法,致力于构建开放、高效且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结构化、精准化的要求,旨在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围绕预设目标有序开展。
二、深度剖析: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导向解析
目标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过程中占据着基石与引领的关键地位,是其得以有效实现的根本前提。唯有具备清晰明确、严谨科学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目标,才能为 “教学评一致性” 赋予正确的价值指引,犹如灯塔为航船指引方向一般,确保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都能精准无误地指向富有意义与价值的学习成果,让教学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探索策略: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
(一)以目标为引领,贯穿“教”“学”始终
从课程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目标无疑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石与归宿。目标之于教学,犹如灯塔之于航船,若缺失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教学、学习与评价的“一致性”便无从谈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判断教学是否达成一致性,关键就在于教学与评价能否紧密围绕目标有序展开。
1.强化目标意识,深研课程标准
高度的目标意识可显著增强教师对目标设计的关注度。当教师愈发重视目标设计时,便更有利于制定出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展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各学科教学内容在学段、学业、内容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确要求,教师理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精准提炼其中的关键动词与名词,逐步培养目标解读的能力与习惯,进而强化自身的目标意识。
以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为例,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可知,学段要求为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内容要求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业要求是 “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经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描述中,“观察”“操作”“探索”“掌握”“运用”是关键动词,这些动词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教师可据此组织学生进行三角形的测量、剪拼、折叠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并能运用该定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达成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2.制定清晰目标,引领学教方向
清晰可测的教学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指引,教师需立足新课标,兼顾教材与学情来设计,让目标成为教学活动的灯塔。依托教材,提炼学习目标:教材是教学的基石,教师要深度剖析教材。其一,梳理知识体系,明确各单元、各课时知识点的前后关联与逻辑架构,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清楚它是后续分数运算和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其二,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像“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探究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是重点,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是难点。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研读新课标,明确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接着分析教材,得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教学核心内容。再研究学情,发现部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于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准确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清晰的空间表象。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表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结合逆向教学设计,落实 “评”“学” 活动
逆向教学作为一种理解为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教师需率先预设教学结果,也就是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水平,随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反向推导,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进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高度契合。因此,为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结合逆向教学设计,落实“评”“学”活动。
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应将评价任务前置,置于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评价任务的设计必须紧密围绕学习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评价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
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验证和推理能力。基于此,教师可将评价任务设定如下:
操作评价: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通过剪拼、折叠等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规范,能否顺利得出结论,以此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推导方法的掌握情况。
问题解决评价:给出一些已知三角形部分内角角度,求其他内角角度的实际问题,或者判断给定的三个角度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等题目。通过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能力,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教学高度契合新课标理念,是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助力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在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推动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践行 “教学评” 一致性教学,教师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以目标为导向,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到学习活动的组织,全程贯穿对“教”与“学”的精准指导,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方向,切实围绕预期目标展开。另一方面,要深度结合逆向教学设计,将教学结果前置思考,以学生应达成的学业水平为出发点,精心规划“评”与“学 的各项活动,让评价成为引导学习的灯塔,使学习在评价的护航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最终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温海澍.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探索——以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3 (22):54-58.
[2]周瑜.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 (07):18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