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五育”并举出发的“立德树人”教学策略与实施案例分析

卢政怡
  
云亦媒体号
2025年80期
吉林省德惠市第一中学 1303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教学策略的有效结合,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本文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实施路径,分析了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教学策略。通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学校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融合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及其实施效果,进一步阐明了“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合的可行性和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引言

“五育”融合下的学校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这一视域下,无论从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还是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甚至学校的管理乃至校园文化建设,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革将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五育”并举的核心理念

“五育”并举的核心理念是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德育为先,强调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品德的塑造。智育注重知识学习、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升。体育强调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美育则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修养与创造力。劳动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劳动精神的塑造以及对社会贡献的认同。五育并举的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强调全方位、立体化地培养,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地发展。

2 “五育”并举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2.1 德育为先的教育方法

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德育作为基础性育人任务,承担着引领学生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任务。德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还要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渠道进行。在具体教学方法上,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道德规范,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实践性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此外,德育教育应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从教师到学生、家长到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

2.2 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在“五育”并举背景下,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并行不悖的,学校需要通过改革课程设计、改变教学方法、引入创新性教学工具等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素养。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其次,学校应在课程中引入跨学科内容,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找到联系,激发其跨界思维和创新意识。此外,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也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际项目中提升其创新能力。

2.3 身心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身心健康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通过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体育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体能发展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常规体育课程外,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课外运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美育教育则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身心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情感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增强其情绪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3 从“五育”并举出发的“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3.1 学科整合与教学协同

要实现“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融合,学科整合和教学协同至关重要。首先,学科整合要求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育人目标上进行横向联系。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应结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目标,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结合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学协同要求学校各类教师形成合力,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合作至关重要。通过合作,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成长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五育”目标的协同推进。

3.2 教育环境与资源优化

要推动“五育”并举背景下“立德树人”理念的实施,教育环境与资源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育人环境,确保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校园设施,如体育场馆、艺术活动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推动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其次,学校应通过利用社会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以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增强其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成共同育人的网络,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3.3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实践

教师是实施“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力量,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确保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育人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其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推动其全面发展。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形式,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优化学科整合、教学协同和教育资源的优化,学校能够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教育环境的营造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五育并举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各项教育策略的不断创新,“五育”并举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将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更大的空间,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教师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继荣,武燕珍,潘晋芳,等.立德树人 价值涵养情怀 五育并举 情境浸润素养——2021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2):8-12.

[2]黄亚鹏,李钢,廖雅琴.”五育并举”背景下高校德育进课堂的基本遵循及实现路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 43(1):58-60.

[3]郭江勇.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五育全面发展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21(15):298-29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