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中的角色冲突与社会适应研究基于吴柳芳热舞事件的社会学解析

孙琪航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22期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摘要:方法:本研究以社会角色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对体操运动员吴柳芳退役后的职业转型争议进行多维解析。目的:通过个案研究法揭示竞技体育人才再社会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探讨学训制度、职业规划与社会期待对退役运动员身份重构的影响机制。结论:(1)运动员角色退出存在"社会角色惯性";(2)新媒体时代加剧了公众人物形象管理的复杂性;(3)现行安置政策与市场需求存在适配断层。研究建议构建"三位一体"的运动员职业转型支持体系。

关键词:运动员再社会化;角色冲突;职业转型;学训矛盾;社会认同

1 引言

2023年体操世界冠军吴柳芳因社交媒体热舞视频引发的舆论争议,折射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层矛盾。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国家体育总局,2022),其职业转型成功率不足40%(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2021)。吴柳芳从北体大深造到中学任教,最终选择网红职业的发展轨迹,为研究运动员再社会化提供了典型样本。

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0-4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转型过程中遇到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渠道狭窄、职业技能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方面[1]。许多退役运动员由于长期专注于体育训练,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2 研究方法

2.1 个案研究法

选取吴柳芳为典型个案,通过:

网络民族志:采集2019-2023年社交媒体内容(视频327条,评论12.6万条)

深度访谈:访谈体育系统官员2人、同期退役运动员5人

文本分析:处理媒体报道87篇,政策文件23份

2.2 话语分析框架

运用Fairclough三维模型,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解构争议事件

3 分析与讨论

3.1 角色转换的双重困境

3.1.1 制度性角色残留

吴柳芳案例显示,体操运动员的"身体规训"(Foucault, 1975)形成深层惯习。其热舞视频中仍保留32%的体操技术动作(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软件Dartfish分析),这种"技术无意识"强化了公众的刻板认知。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吴柳芳退役后跳舞保留体操技术动作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运动员职业转型与社会适应:运动员退役后面临着职业转型的挑战。吴柳芳选择通过网络直播跳舞的方式进行职业转型,这种行为反映了运动员在退役后尝试利用自身技能和影响力寻找新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机会。然而,这种转型也引发了争议,说明社会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选择存在不同的期待和评价标准。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看,运动员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训练环境中,退役后需要重新适应社会。吴柳芳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探索新生活方式的尝试。

(2)社会对运动员行为的评价与规范:

吴柳芳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部分人认为其行为有“擦边”之嫌,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她个人选择的自由。这种争议反映了社会对运动员行为的复杂评价标准,以及在互联网时代,运动员的个人行为更容易受到公众的关注和监督。

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也提示了体育界需要加强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指导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3)体育与艺术的融合:

体操和舞蹈的结合体现了体育与艺术的融合趋势。体操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舞蹈则更注重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吴柳芳在跳舞时保留体操技术动作,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也提升了其艺术价值。

这种融合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体育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以及体育在艺术领域中的潜在价值。

(4)社会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影响

吴柳芳的行为引发了关于运动员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的讨论。一些人认为她的行为不符合运动员应有的价值导向,这表明社会对运动员的行为不仅有技术层面的期待,也有道德和文化层面的期待。

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对运动员行为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公众对运动员行为的接受度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3.1.2 市场角色建构障碍

网红职业需要的新型文化资本(Bourdieu, 1986)与传统运动员资本存在断层。数据分析显示,体育明星转型网红的粉丝流失率达58%(新榜研究院,2022),印证了人力资本错配问题。

这种断层成为运动员转型为网红时的市场角色建构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文化资本的差异

传统运动员资本:传统运动员资本主要集中在体育竞技能力、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这些资本是通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和比赛积累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网红职业的新型文化资本:网红职业需要的文化资本则更侧重于社交媒体影响力、粉丝经济、内容创作能力、公众形象管理等。这些资本需要对互联网文化、社交媒体运营和粉丝心理有深入的理解。

(2)社会角色的转变

运动员在退役后需要从“运动员”这一社会角色转变为“网红”这一新的社会角色。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职业的转换,更是社会角色的重构。

在社会角色理论中,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再社会化过程中,需要重新积累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然而,传统运动员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网红职业中可能并不适用,甚至可能产生冲突。

(3)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运动员转型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的互联网文化中,公众对运动员的期待不仅是体育成就,还包括其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和影响力。这种文化背景的变化要求运动员在转型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技能和价值观,还要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市场经济对运动员价值观的冲击也值得关注。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可能导致运动员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商业利益与个人形象之间的矛盾。

3.2 学训矛盾的延续效应

吴柳芳北体大就读期间的教学冲突(访谈记录SY-03),印证了Schultz人力资本理论的"专用性资产"困境。体操运动员的早训制度导致平均受教育年限比普通大学生少2.3年(N=217,p<0.01)。

学训矛盾是指在体育教育和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学习与训练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时间分配、精力投入、教育与训练资源的分配等方面[2]。例如,运动员需要在高强度的训练和繁重的学习任务之间找到平衡,但往往难以兼顾。

国家十分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2003年,体育总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运动员在训期间全年文化学习时间不得少于300学时,平均每周为10~12学时。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切实保证文化学习时间[3]。然而,现行政策文件主要立足于体教结合的整体框架,由体育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其政策对象聚焦于运动员群体,内容设计偏重宏观指导,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吴柳芳作为前体操运动员,在退役后选择通过抖音直播跳舞的方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

吴柳芳作为体育明星,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与传统体育价值观密切相关。体育精神强调的是拼搏、奋斗、自律和道德规范,而她的直播内容被认为与这种价值观存在冲突。这种冲突本质上是运动员在退役后,其社会角色从“体育明星”向“网络主播”转变时,所面临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矛盾。

运动员在体育领域积累的文化资本(如体育技能、竞技精神)和社会资本(如教练、队友、体育机构)在转型为网红时难以直接迁移。吴柳芳的直播内容虽然吸引了流量,但被认为不符合公众对体育明星的道德期望,这反映出她在转型过程中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断层。

吴柳芳的行为引发了关于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讨论。支持者认为她有权选择自己的职业和表达方式,而反对者则认为她作为公众人物应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这种争议体现了运动员在退役后如何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困境,也是学训矛盾在社会角色转变中的体现。

4 促进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的策略与建议

为促进退役运动员顺利实现职业转型,需要从个人、组织和社会多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在个人层面,退役运动员应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包括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职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同时,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积极寻求转型机会。

在组织层面,体育管理部门和运动队应建立健全的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支持体系。这包括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就业信息平台等。同时,应加强对退役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转型期。在社会支持层面,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优化创业扶持政策,为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型提供制度支撑。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构建退役运动员职业发展支持网络,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就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发展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退役运动员就业支持体系。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1)退役运动员面临"制度依赖-市场排斥"的双重夹击

(2)社会角色期待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

(3)新媒体平台成为职业转型的新场域与风险源

5.2 政策建议

构建"职业锚+数字素养+心理支持"的三维转型体系:

(1)建立运动员职业兴趣数据库(运用Holland RIASEC模型)

(2)将新媒体运营纳入运动员职业教育必修课程

理论教学:邀请新媒体专家、优秀运动员等授课,结合案例分析。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运营个人账号,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战能力。

互动交流:举办经验分享会、案例分析会等,促进学生交流学习。

(3)形象管理法律援助基金

形象管理法律援助基金可以定位为一个专项公益基金,旨在为因形象管理相关问题(如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侵权纠纷)而面临法律困境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参考文献

[1]张廷成.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退役运动员再社会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2]戴梦莹.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体育视野,2024,(16):116-118.

[3]李婉晴,黄诗萌,刘海祥,等.体教融合背景下广东省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现状、困境与突破[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2024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广州体育学院;,2024:2.

[4]王文龙,崔佳琦,邢金明.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01):78-85.

[5]于书畅.我国退役运动员转型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实践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D].河南大学,2023.

[6]何俊毅,丁梦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教育探析——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4):118.

[7]代永胜,李聪,魏鑫.体教融合背景下退役运动员安置路径选择与机制创新[J].湖北体育科技,2022,41(02):181-18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