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内涵与意义,结合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本文期望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职业素养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然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岗课赛证”融通理念逐渐兴起,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从“岗课赛证”融通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二、“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内涵与意义
(一)“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内涵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是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在于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课程教学内容、职业技能竞赛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岗”代表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课”代表课程教学内容,“赛”代表职业技能竞赛,“证”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岗课赛证”的融通,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意义
1. 促进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强调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对接岗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和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3. 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特点
(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与保健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知识是幼儿保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
(二)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理论课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同样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职业素养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四、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与岗位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
1. 深入调研岗位需求
为了构建与岗位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需要深入调研幼儿保育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调研,可以明确课程目标,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2. 整合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整合,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岗位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围绕幼儿保育工作的实际问题展开学习和探究。
2. 引入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保育工作的实际情境。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引入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幼儿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学习。
3.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 建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体验。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2. 组织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可以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2. 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过程性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的评价方式。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是可行的。通过构建与岗位需求对接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也为未来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展望
未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创新将继续深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幼儿保育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Z]. 教职成[2019]6号, 2019.
[2] 唐爱凤.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究[J]. 广西教育, 2025(01): 16-17.
[3] 桂林兴安师范学校. 以岗定课、以课赛证、以赛促教、以证促学——桂林兴安师范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办学典型案例[J]. 广西教育, 2023(07):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