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频价”走向“评价”: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评价策略摭谈

高纯燕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25期
吴江区莘塔小学 21521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了提质增效,我们必须告别传统“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模式,从频繁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走向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评价,使学生在借助有效评价的情况下,清楚地认识当前的教学和学习整体状态,从而自主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评一致性

一、为什么评价会“频”价?

(一)评价目标不清晰——不明白评什么?

一篇课文中可以挖掘的知识点很多,老师们总是怕学生“吃不饱”,将能剖析的知识全部以问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就像打乒乓球一般,有来有回,“大战”三百回合才罢休。这么多回合下来,到底要评价什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分析文本的能力……由于老师们想要剖析的知识点太多,没有很清晰的评价目标,导致课堂评价过于频繁但又琐碎。

(二)评价标准不明确——不清楚怎么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标准的不明确是导致评价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在讲解一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和寓意。然而,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教师可能会因为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而感到困惑。一些教师可能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是否“接近标准答案”来评判,但这种评判方式往往过于主观,且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此外,即使教师制定了评价标准,如果标准过于笼统或模糊,也难以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评价主体太单一——不知道谁来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评价主体往往只有教师一人,这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策略

(一)抓语文要素,紧扣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是语文要素,并紧扣这些要素进行教学活动和评价策略的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1]语文要素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等。

明确学习目标,细化语文要素

在讲授《富饶的西沙》一课时,首先明确了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对西沙的富饶景象进行理解和描述,对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老师们为了把语文的元素细化,把目标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

理解文中对西沙自然风光的描述和丰富的物产,增强理解语言文字的本领。

对重点词汇如“五光十色”、“形形色色”等进行重点词汇的学习和运用,强化积累和运用词汇的能力。

仿照文中的句式,描写自己耳熟能详的自然山水,增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2.设计促进语文元素内化的多元化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语文要素的内化,设计了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情境模拟:让学生分组扮演导游和游客,导游用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景象,游客则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西沙群岛的富饶体现在哪些方面,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读写结合:让学生模仿文中的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的短文,注重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提升写作能力。

3.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采取了以下方式建立反馈机制:

(1)课堂观察: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时,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学生在语言表达、词汇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2)作业检查: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读写作业,检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以及模仿写作的能力。

(3)小组讨论反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全班进行汇报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教师根据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运用新学词汇进行表达时有一定的困难, 于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加了词汇运用的练习环节,并多提供一些例句和上下文,以利于学生领会。教师通过作业检查,了解到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型掌握较好,但模仿写作时缺乏创意,于是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作文中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放矢

(二)用表格量化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量化评价是重要的手段。[2]通过制订详细的评价标准,运用表格进行量化记录,并对评价数据进行经常性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更客观、更准确的评价,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下面将以三年级上册《海底世界》为例,对教学中量化评价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1.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在制订《海底世界》一课的考核标准时,要明确各考核维度的具体要求,以达到学习目的为目的。这些标准要具体可操作,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要有很好的反映。

(1)学习目标

①理解并复述课文中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特点。

②感受海底世界景色之奇异和物产之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探索世界的欲望。

③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评价标准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以下评价标准:

这些评估标准涵盖了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几个维度:课文理解、情感经历、重点词句运用、课堂表现及完成作业等。

2.使用表格进行量化记录

为了便于记录统计,老师可设计专门评定表,一一列出评价标准、学生姓名、评定日期等资料,以备统计之用。在估分时,老师只要求把分数填在相应的分数栏里就可以了。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评价标准对每个维度进行打分。例如,张三在课文理解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准确复述课文中介绍的海底世界的特点,因此得到18分;在情感体验方面,张三能够表达对海底世界的感受和想象,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得到19分;以此类推,最终得出张三的总分为94分。

3.定期分析评价数据,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在收集测评资料后,要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定期分析总结,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几种情况,通过对估分资料的分析是可以发现的:

① 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并能表达对海底世界的感受,大多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情感体验方面表现较好。

② 在关键词句运用上,有些同学的表达需要提高,在重点词句的运用上还需要加强对课文重点词句的掌握和运用。

③ 在课堂表现上,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发言热情、配合能力有待于提高。

④ 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上,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作业质量有差别,对作业质量的指导、监督还需加大力度。

(2)教学策略调整。

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教师可作如下教学策略调整:

① 加强对课文重点词句的讲解及练习,针对重点词句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造句、仿写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训练。

② 在课堂表现上,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和演讲。[3]

③ 就作业完成情况而言,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指导监督,并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利于学生改错,使作业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老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及现存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与帮助,制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借助他人之力评价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策略中,借助他人之力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包括同伴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远程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有助于拓宽评价视角,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1.同伴互评

学生相互交换作文,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互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还能促进他们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2.家长评价

我们的老师除了可以和学生同伴相互评价之外,在孩子的学习中还可以起到 家长的作用,把父母请到孩子身边来参加。评定幼儿的学习情况。家长可以对幼儿在家里的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如:阅读习惯、完成作业等,并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这种考核办法对教师在家庭环境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有帮助的,从而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更加全面。

(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远程评价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网上作业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的远程测评工作。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老师们可以批改作业和一些具体的作业评价资料,或者通过一个平台或者一个系统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测评方式既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又便于学生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查阅教师的测评意见,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施以他人之力为手段的评价过程中,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教师需要保证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客观性。同时,对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评价过程。

三、“教-学-评”一致性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作用

(一)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更能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要求、教学方法的一致性要求和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来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将故事讲解、课文朗读、互动问答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学习品质提升

运用“教-学-评”也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对教学考核一致的要求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意识、主动性的提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融会和运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方面,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心慧.紧扣语文要素优化教学活动[J].小学语文,2019.(Z1):50-53.

2.孙博.多角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致性[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5):35-36.

3.郝文婧.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反思[J].考试周刊,2024(01):41-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