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思政引领 数字化赋能”之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的探讨

刘志宏 张明 张文瑞 李彤 董雪雪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33期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大思政引领,数字化赋能”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通过分析大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优势,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特点和培养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培养策略和方法,包括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职业素养等,以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医疗卫生事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大思政引领;数字化赋能;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大思政引领,数字化赋能”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思政教育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字化素养。因此,探讨如何在“大思政引领,数字化赋能”的背景下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思政引领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一)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医学是一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学科,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大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成为有担当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二)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更是人文科学。大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沟通能力、同理心、团队合作精神等,使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三)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思政教育涵盖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三、数字化赋能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的优势

(一)创新教学模式 数字化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等,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数字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医学教学资源,包括国内外的优质课程、学术文献、临床案例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三)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临床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实现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四、“大思政引领 数字化赋能”之高职高专医学生培养的策略

(一)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

1.整合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 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例如,在讲解医学伦理时,引导学生思考医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在讲授病理学知识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2.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 建立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共同开展教学研讨、课程设计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形成育人合力。

3.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

1.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搭建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学习、教学互动、学习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料、布置作业、组织考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线交流、提交作业。

2.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发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易懂。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提高资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3.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线上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线下教学则侧重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2.引入数字化实践教学手段 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实践教学,如模拟临床诊疗系统、手术视频演示、远程医疗实践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建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培养职业素养

1.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规范、职业礼仪、职业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加强职业规划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制定职业规划。建立职业咨询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

3.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将医学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结论

在“大思政引领,数字化赋能”的背景下,培养高职高专医学生需要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继伟. “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10): 130-134.

[2]王海威, 王伯承. 论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4): 32-34.

[3]高德毅, 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1): 31-34.

[4]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5]陈宝生.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J].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2018(5): 18-38.

[6]何红娟.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5): 60-64.

[7]杨晓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19.

[8]吴晶, 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9]成桂英. 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9): 67-70.

[10]石书臣.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11): 57-61.

[11]喻永均, 吴小伟. 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审视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0(20): 87-92.

[12]朱飞.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7): 10-14.

[13]刘建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J]. 教学与研究, 2018(3): 86-94.

[14]邱伟光.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10-14.

[15]董勇.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20): 53-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