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航天技术对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的影响及思考
摘要: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深入探讨航天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为传统物流行业带来的变革,包括运输效率提升、运输模式创新等方面,同时探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传统物流行业在航天技术驱动下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天技术;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物流变革
引言:传统物流行业的交通运输长期依赖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常规运输方式,在全球化和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物流运输面临着效率、成本和服务范围等多方面的挑战。航天技术作为高端科技领域的代表,近年来在物流行业的应用逐渐崭露头角,为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
一、航天技术对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频次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使物流运输路线规划更加精准,避免了因路线不熟或路况不佳导致的延误。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可在低空快速飞行,不受地面交通拥堵影响,能大大缩短配送时间。火箭运输一旦实现商业化应用,其超快的速度将使全球物流运输时间大幅缩短,如计划中的火箭快递有望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小时达”,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飞行作业,尤其是在夜间,可利用低空空域进行运输,增加了运输频次。传统物流运输在夜间通常会减少运营,而航天技术支持下的物流运输打破了时间限制,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时效性,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二)开辟新的运输路径,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无人运输机和火箭运输开辟了全新的物流运输路径。无人运输机可在偏远地区、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的区域建立空中运输通道,解决这些地区物流节点少、运输慢的问题。火箭运输则可实现点对点的超远距离快速运输,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为国际物流提供了新的选择。航天技术与传统运输方式相结合,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例如,无人运输机可与公路、铁路运输进行衔接,实现货物从机场到目的地的快速转运;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使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更加顺畅,提高了多式联运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完善偏远地区物流网络,提升物流配送的灵活性和精准性
在偏远地区和乡镇,由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配送存在困难。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的应用填补了这些地区的物流空白,通过建立低空物流航线,将偏远地区纳入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了快递的全面通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使物流企业能够实时掌握货物位置和运输状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配送计划。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可根据订单需求,实现精准配送,将货物直接送达客户手中,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四)减少人力成本,降低运输损耗
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了对大量人力的依赖。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无需驾驶员或飞行员,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车辆和人员的闲置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精准的路线规划和运输过程监控,减少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例如,对于易腐货物,通过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温控设备的结合,可确保货物在适宜的环境下运输,减少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的损耗,降低了物流成本。
二、航天技术在物流行业交通运输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一)火箭运输技术尚不成熟,无人机与无人运输机的续航和载重限制
火箭的精确着陆、货物的无损装载与卸载以及在极端条件下保护货物等技术仍有待完善。虽然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火箭的重复使用、海上回收等技术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优化,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的续航能力和载重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长距离的物流运输需求。电池技术的发展限制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而无人运输机的载重相对传统运输工具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
(二)航天技术应用成本高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大
火箭制造和发射成本高昂,即使可重复使用火箭降低了部分成本,整体运营成本仍较高,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盈利。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的研发、生产和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使得物流企业在应用这些技术时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为了支持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的运行,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起降场地、导航设施、监控中心等。在偏远地区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成本更高,而且这些地区物流业务量相对较小,投资回报率较低,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三)公众对新运输方式的认知和信任度低,物流企业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火箭运输、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等新型物流运输方式对于公众来说还比较陌生,公众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疑虑。在一些地区,居民对无人机的飞行存在担忧,担心其会侵犯隐私或造成安全事故,这影响了这些新型运输方式的市场推广。传统物流企业习惯了现有的运输模式和运营方式,对应用航天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存在顾虑。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系统改造,而且短期内可能无法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使得一些企业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
三、航天技术在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中的发展趋势
未来,商业航天企业将继续加大对火箭技术的研发投入,致力于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发射成本、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将更加成熟,火箭的精准着陆和货物的安全运输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为火箭运输在物流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将朝着长续航、大载重、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型电池技术和动力系统的研发将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材料科学的进步将减轻无人运输机的重量,增加载重能力。再者,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深度融合到无人机和无人运输机的设计和运营中,实现自主飞行、智能调度和精准配送。
此外,航天企业与物流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航天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航天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物流企业则根据市场需求和运营经验,参与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设计,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航天技术与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最后,航天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将推动物流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促进物流行业的市场增长。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电商的普及,物流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为航天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语: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提升运输效率、创新运输模式、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和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技术、成本、法规政策和市场接受度等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产业融合的加速、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航天技术在传统物流行业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于露.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物流运输领域应用浅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01):108-109.
[2]贺绍飞,龙翔,曹刚,等.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航天发射产品物流方式优选[J].物流科技,2023,46(20):117-121.
作者信息:
何欣盈(2003-),女,汉族,海南省海口市,本科,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刘美辰(2003-),女,汉族,四川省广安市,本科,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倪楷梁(2003-),男,汉族,浙江省绍兴市,本科,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