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首课思政负责制,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的核心使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塑造学生正确三观的关键学科,其教学成效至关重要。首课思政负责制的推行,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契机。它打破传统教学局限,让思政教育从课程起始就深度融入。本文聚焦于此,深入探究如何基于首课思政负责制,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旨在为一线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策略,助力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品德修养上协同发展,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首课思政负责制;核心素养;策略
一、 首课思政负责制的概述
“首课思政负责制”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其核心在于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链条。该制度通过“首”字凸显育人首位原则,要求各学科教师将思想品德培育作为课堂首要目标;以“课”为实施载体,深度挖掘学科知识中的价值引领元素,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割裂;以“负责制”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并将育人实效纳入考核评价核心指标。其创新在于构建“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的浸润式育人模式,通过机制设计破解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全员参与、全科渗透、全程贯穿的“大思政”格局,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全育人”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实践,切实提升思政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 基于首课思政负责制,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 深度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巧妙融入首课教学内容
首课思政责任制是一种教学要求,它明确指出,在所有课程的教学安排中,首节课应由任课教师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首节课的教学内容中【1】。
在“青春时光”的首堂课中,教师踏上了深入探索教材思政内涵的教学征程。在阐述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环节,教师并未拘泥于纯粹的生理知识讲解。开篇便以残奥会运动员的成长故事为引子,细致描绘了他们在身体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如何日复一日地坚持刻苦训练,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屹立于赛场之上,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些运动员虽身体条件有限,却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那么当我们面对青春期身体自然的变迁时,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深刻领悟到应该欣然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不应因外貌的变迁而感到焦虑不安。同时,运动员的感人事迹也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坚韧不拔的种子,激励他们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全面人格素养。
(二) 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借首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该理论颠覆了传统上智能单一化的认知,强调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认知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以及自我内省智能等多个方面【2】。学生在这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展现出各异的优势,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例如,语言智能出众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获取知识;而身体动觉智能较强的学生则对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更为热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次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法,它为视觉和空间智能突出的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特别适合人际交往智能较强的学生,他们在交流与互动中能够有效地吸收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课程学习营造积极的氛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在“遵守社会规则”的首节课程中,教师灵活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幅公交车内的画面:车厢内,一位乘客无视他人,高声打着电话,周遭的乘客纷纷投来不悦的眼神。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就如何应对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展开讨论。在小组研讨中,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应礼貌地上前提醒该乘客;有的学生则思考得更为细致,建议将情况反映给司机,由司机来进行协调处理。经过一番热烈的探讨,学生们不仅深入思考了社会规则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还深刻体会到了遵守规则对于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这一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在首堂课中就树立了法治意识,明确了规则的不可侵犯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感素养。
(三) 强化教师思政素养培训,提升首课教学专业能力
在教育教学的整体框架中,教师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价值。该理论主张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人成长历程。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环节,对教师的思政素养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通过组织思政素养培训活动,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准确把握在首堂课及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契机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还能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政问题,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核心素养,实现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的和谐共进。
某中学对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安排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培训。在“文明与家园”的首堂课中,经过培训的教师们展现出了焕然一新的教学风采。在课堂上,教师们将培训所学融会贯通,生动地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思政主题。在讲述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时,教师详尽地介绍了文创团队如何从故宫海量的文物资源中汲取创作灵感,巧妙地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譬如,将故宫建筑中的榫卯结构设计成精美的钥匙扣,将故宫名画中的经典元素融入到文具、服饰等日常用品中。通过这些鲜活的实例,学生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亲身踏入了传统文化的殿堂,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创新活力。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使学生在首堂课中就增强了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道德修养水平。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首课思政负责制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深度挖掘教材思政元素,让知识与价值观紧密相连;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强化教师思政素养培训,提升教学专业能力。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已初见成效,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过程,未来还需不断优化完善。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深入研究,积极实践,让首课思政负责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更大价值,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卢文萍,黄伟凤,王自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5,21(02):6-9.
[2]蔡艳纯.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5,(09):104-10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0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