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铸牢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前五大领域课程设计与实践

段荣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68期
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县幼儿园 831900

摘要:在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幼儿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然而,当前学前教育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前五大领域课程,通过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激发幼儿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其民族认同感与团结精神,为幼儿的成长筑牢坚实的文化根基。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践

1、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前五大领域课程设计

1.1 课程设计目标

在学前五大领域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树立正确民族观。健康领域,引导幼儿了解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跳板,培养幼儿对不同民族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的同时,让幼儿感受民族体育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语言领域,通过讲述各民族民间故事、儿歌,如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让幼儿学习丰富的语言表达,理解故事背后的民族智慧和价值观,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社会领域,组织幼儿了解各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培养幼儿尊重、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意识,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让幼儿从小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科学领域,探索各民族在天文、地理、农业等方面的智慧,如藏族的天文历法,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培养幼儿对民族科学文化的敬仰。艺术领域,引导幼儿欣赏和创作各民族特色艺术作品,如壮族的绣球、苗族的刺绣,提升幼儿艺术审美能力,让幼儿在艺术创作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1.2 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课程内容选择围绕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展开。在五大领域中,融入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如在健康领域,选取各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像满族的珍珠球,将其规则简化、动作趣味化,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语言领域,挑选经典的民族民间故事、诗歌,像汉族的《牛郎织女》,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民族语言风格。社会领域,介绍各民族独特的礼仪习俗、传统服饰,如蒙古族的哈达礼仪、回族的服饰特点,让幼儿直观了解民族文化差异。科学领域,挖掘各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智慧,如哈尼族的梯田农耕智慧,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幼儿。艺术领域,引入各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术,如维吾尔族的舞蹈、侗族的建筑艺术,组织幼儿欣赏、模仿和创作。

在内容组织上,采用主题式教学,以 “多彩的民族” 为主题,整合五大领域相关内容。设计一系列活动,如开展 “民族文化节” 主题活动,包含各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美食制作、手工艺品展示等,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 课程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要多样化以激发幼儿兴趣。游戏教学法贯穿全程,如学蒙古族舞蹈时设计 “草原小骑手” 游戏,让幼儿模仿骑马感受其豪迈风格,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记忆。情境教学法也很关键,讲傣族故事时创设傣族竹楼情境,帮助幼儿体会傣族文化。

家园合作不可或缺。家长可在节假日带幼儿参观民族博物馆、民俗村,在家一起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如藏族转经筒,增进亲子关系,强化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还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邀请少数民族居民进幼儿园分享文化,比如请朝鲜族居民教幼儿做泡菜,让幼儿在互动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前教育[1]。

2、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前五大领域课程实践案例

2.1 案例背景介绍

阳光幼儿园位于多民族聚居的和谐社区,周边有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居民。教学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不同民族的服饰、饮食和风俗习惯充满好奇,却了解浅显、缺乏系统认知。为满足幼儿探索欲,培养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理解与团结,阳光幼儿园决定开展相关课程实践。该园师资力量强,教师富有爱心、责任心且勇于创新。园内教学设施完备,有多功能活动室、丰富图书资源和充足户外场地,为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而且,幼儿园与周边社区及少数民族家庭联系紧密,资源丰富。阳光幼儿园期望借此次课程实践,让幼儿在多样活动中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为培养有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打基础。

2.2 课程实践过程与方法

在健康领域,教师开展 “民族运动大比拼”,引入蒙古族赛马、回族木球等项目,简化规则让幼儿分组竞赛,并介绍运动起源和民族特色。

语言领域,组织 “民族故事大王” 活动,鼓励幼儿收集汉族《夸父逐日》、蒙古族《江格尔》等故事并分享,锻炼语言表达,加深民族文化理解。

社会领域,举办 “民族风情街” 活动,师生布置回族清真寺、蒙古族蒙古包等场景,幼儿扮演不同民族角色,体验生活习俗和礼仪文化。

科学领域,进行 “民族智慧探索” 活动,以蒙古族天文知识、回族医学成就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民族科学贡献。

艺术领域,开展 “民族艺术创作坊” 活动,让幼儿制作蒙古族马头琴、回族汤瓶画等手工艺品,欣赏并学唱各民族歌曲、舞蹈,提升艺术素养。

2.3 实践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幼儿对各民族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能主动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民族知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在日常互动中,幼儿更加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同伴,交往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活动的准备工作较为繁琐,对教师精力和时间的要求较高;由于幼儿年龄较小,部分复杂的民族文化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未来,幼儿园计划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提前规划活动准备,合理分配教师任务。对于复杂的文化内容,采用更形象、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如制作动画、绘本等,以提高课程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前五大领域课程,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教育实践。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与丰富的实践活动,幼儿在了解各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团结意识。希望未来有更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并参与到这一领域,持续优化课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为民族的团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林峥. 民间游戏与幼儿五大发展领域的结合路径探讨[J]. 启蒙,2024(6):67-6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