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迁移性冗余现象研究

刘佳瑶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53期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10

摘要:近年来,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政治类文本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利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视角(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分析政治类文献英译过程中冗余现象的处理却鲜有涉及。本文以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为例, 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处理冗余现象,从而实现三维适应性转换;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分析,揭示译者如何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同时,对冗余现象进行有效处理,以实现信息的精准传递和文化的适应性。研究不仅为政府工作报 告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生态翻译学在政治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三维转换;句子冗余;语篇冗余

一、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概述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种翻译研究范式,它将翻译活动视为一种生态行为,强调翻译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中,三维理论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包括文化维、交际维和认知维三个维度。

语言维度关注于译文的语言表达,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译者在语言维度上需要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包括词汇、句法、语义等方面的转换。要求译者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文体风格,又要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达到和谐统一。

文化维关注翻译活动中文化因素的传递和转化,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胡庚申,2011),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再创造。要求译者深刻理解源文本的文化背景,同时考虑目标文化的接受度和文化差异,以实现文化的适应和创新。

交际维关注翻译活动中的交际功能和交际效果,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它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者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传递信息,确保译文能够在目标语境中实现相似的交际功能,促进跨文化交流。要求译者运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调整语言风格、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以提高翻译的交际效果。

二、迁移性冗余现象

翻译专家平卡姆指出冗余是中式英语的典型标志。因为中文政治文献英译高度追求“忠实”,在政治文献的英译过程中由于译者对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不足,导致在译文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信息或过度解释,这种现象被称为迁移性冗余现象,可能会影响译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这里的迁移性冗余指的是,并不按照译文语言的内在组合规律,而是将原文中的语言组合形式直接迁移到译文中,从而造成译文的冗余性表达,并影响译文的交流效果的现象(武光军,2010)。

文化差异是导致迁移性冗余的主要原因之一。程镇球指出翻译虽然大多以外族语译入本族语为主,但是在外事方面,本族语(汉语)译成外族语(英语)的场合就很多,因而难免犯中式英语的毛病,而冗余现象就是中式英语的一大表现。(程镇球,2004)。而自从十八大以来,政治文献的翻译已超越单纯的语言文化范畴,成为一项重大紧迫的政治任务(张颖,2019)。冗余就是中文政治文献英译中不贴近国外受众思维习惯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中文政治文体英译的一大棘手问题。根据平卡姆(2000),汉译英中的迁移性冗余主要有五大类:1)冗余的名词和动词;2)冗余的修饰语;3)冗余的成对词;4)一事两说;5)重复指称。

迁移是最基本的翻译心理机制,在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英文有不同的习惯,翻译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正迁移,有时会出现负迁移。(武光军,2010)而汉译英过程中由于没有处理好两种语言的差异而产生的冗余现象也就是这里所提到的“负迁移”。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如省略、概括和解释等,以减少不必要的信息重复,并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尹洪山,2006)。

总之,政治文献汉译英中的迁移性冗余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减少冗余现象,提高译文的质量。

三、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冗余现象的处理

在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句子和语篇层面上的冗余现象。这些冗余可能是为了强调某些信息,确保其被理解,或者是因为某些表达习惯,被缩减或保留。以下内容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探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冗余现象的处理方式,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冗余现象及其处理方式。

1.1语言维度冗余现象处理

语言维度涉及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特征,如词汇、句法和文风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政治文本语言维度上的适宜性转换要求译者能够灵活调整汉语形式,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例如,在汉译英过程中常见的名词冗余现象,如“力度”、“态势”、“伟业”,这些词汇在中文中可能被频繁使用以加强语气或强调重要性,但在英语中往往可以通过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意思。根据平卡姆(2000年)的观点,这类冗余词汇是中式英语的典型特征,译者应通过适当的省略或简化,确保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风格,同时保持原文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处理冗余现象时,译者可以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意译、省译、合译等,以便更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保持译文的自然流畅。

例如,在以下示例中:

例1:a.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Thecentralgovernmentwillincreasetransferpaymentstolocalgovernments....

b....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consolidateandbuildmomentumforeconomicrecoveryandgrowth

c...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三个例子均属于冗余现象中的名词冗余现象,中文原文中出现了力度、态势、伟业等词汇,这些词汇都属于中文中的范畴词,平卡姆(2000:5)指出,这一类词语是中式英语中最常见的冗余词,在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类词汇并没有实质内容,所以译者在译文的处理中并没有直接译成“strength”“trend”“greatbusiness等词语,译者在处理这种冗余现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中英文的差别,以及英文中几乎不用范畴词的特点,使用了省译的翻译方法,让译文表达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也让译文显得更加地道、流畅。范畴词是常见的中式英语冗余部分,在汉译英过程中将其省略,充分考虑到了英语和汉语的差异,这样的译本符合英文的语言特征,实现了英译过程中语言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

例2: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Wewilladoptacategory-based,region-specific,andphasedapproachtocontinuouslysecuresubstantiveprogressanddeliveranticipatedoutcomesineachstageofruralrevitalization.

政府工作报告中喜用四字成语,讲究排比及气势,原句中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是两组并列的概念,并且“久久为功”与“不断”也产生了意义重叠。而英文倾向于使用更加简洁、直接的句子结构,注重保持清晰,避免冗余和歧义。在翻译时,译者利用了合译的方法,将这些概念合并为一个复合形容词短语“category-based,region-specific,andphasedapproach”,同时将“久久为功”与“不断”对源语言的赘述进行了简化,避免了因为填补文化维度空缺而造成的重复表述,实现了语言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

1.2文化维度冗余现象处理

文化维是指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内涵,如信仰、价值、习俗等,它是翻译的深层要素,也是翻译的隐含的表现形式。文化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则要求译者关注中英文化差异,特别是政治文本中的文化隐喻、典故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原文具有文化意义的表达。文化维度下的冗余现象集中于一些带有文化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处理。

例4: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做善为,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

Wewillmakeproactiveplansandfullyutilizedriversandleversinourwork,takeprompt,pragmatic,resolute,andeffectivestepstofullydeliveronallworkinitiatives,andseethatthefinaloutcomesofourworkarekeepingwiththePartyCentralCommittee’sdecisionsandintentionsandmeetthepeople’sexpectations.

例4中出现了四个四字成语“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做善为”,成语的连用是典型的中文政治类话语特点,在英译的过程中大部分四字成语都会采用“释义”的方法,而这里“不折不扣”的意思是彻底,完全,“雷厉风”比喻行动迅速,“求真务实”意思是要求真实,注重实用性,“敢做善为”的意思则是敢于做,善于做,如果为了弥补文化空缺,完全采用释义的方法将四个成语英译,那么译文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冗余现象,从四字成语的中文解释中就能看出这几个成语间产生了一定的语义交叉现象,所以译者采用了“省译”的技巧,翻译时只取成语的核心意义,用四个并列的副词代替,避免了直译过程中产生的因“中式英语”而导致的冗余现象,不仅准确无误的传达出了原文的内涵,也实现了文化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

1.3交际维度冗余现象处理

交际维是指翻译中涉及的交际意图和效果,它是翻译的高层要素,也是翻译的目的和结果。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考虑政治文本的交际功能,即如何促进中西方顺利达到交际的目的。分析译者在传达政府工作报告时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同时避免冗余。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Aninitiativeforpursu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ofkeymanufacturingchainswillbelaunched,withafocusonshoringupweaklinks,reinforcingstrengths,andfosteringnewcapabilities,soastoenhancetheresilienceandcompetitivenessofindustrialandsupplychains.

原文中的短板,长板,新板中的“板”属于中文中的冗余范畴词,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直译硬译的方法找出英文中对应的词语将其一一重复对应译出不仅会造成译文的死板冗余,还会让译文显得生硬且不流畅,译者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翻译,而是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图、情感和语境,实现了清晰传达,促进理解,增强说服力的交际目的,提高了交际效率,实现了交际维度下的适应性转换。

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

Lookingbackat2023,wecanseethataswefacedanarrayofinterwovendifficultiesandchallenges,China’seconomygrewinawave-likefashionamidtwistsandturns.

中文原文中的“交织”“叠加”,“发展”“前进”,都是动词冗余的现象,政府工作文体中喜欢将表示同样意义的动词进行连用,为的是增强语气,加强气势,在中文交际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说话者可能会重复某些信息或使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同一概念,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语言气势,但是英文中不喜重复,也不喜大串动词连用。因此译文的处理在交织”“叠加”中取重合意义,用形容词interwoven概括表达,在“发展”“前进”取归纳性意义,利用动词grow概括性表达,采用了减译的方法,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方式。有效避免了交际过程中的冗余现象,实现了交际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三、总结

本文以汉英翻译中出现的冗余现象为讨论焦点,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分析了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的冗余现象处理。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句子冗余现象的分类并不是互斥的,一个句子可能同时包含多种类型的冗余。识别和理解这些冗余现象对于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句子的冗余现象主要是由于中英文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造成的。中文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在英文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表达,或者在英文中不需要那么多的重复来强调某个概念。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来调整句子结构,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冗长的表达。

同时,也要注意在汉英过程不应该盲目的省略一切冗余,正如王平兴教授提出的我们反对的只有“有害”的冗余,即啰嗦累赘。总的来说,汉英翻译中的冗余现象需要译者具备对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来处理,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29(06):11-15+92.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02):5-9+95.

[3]程镇球.政治文献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01):52.

[4]武光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分析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0,31(06):64-68.

[5]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2011,32(05):79-83.

[6]尹洪山,胡刚.汉英翻译的迁移性冗余[J].中国科技翻译,2006,(02):12-15+22.DOI:10.16024/j.cnki.issn1002-0489.2006.02.004.

[7]张颖.对重要政治文献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19,40(04):150-155.

[8]胡庚申,李素文.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比较研究--再论生态翻译学的“异”和“新”[J].中国外语,2022,19(01):98-104.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2.01.006

[9]王伟.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探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06):20-24.

Pinkham,J.TheTranslator’sGuidetoChinglish[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