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智媒时代思政教育新解法:基于AI技术的辅导员工作室精准育人实践探索

孙绪华
  
云亦媒体号
2025年182期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1123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传统"大水漫灌"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需求。本研究探讨了智媒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提出基于AI技术的辅导员工作室精准育人新模式。通过分析智媒环境的特征与挑战,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需求,构建了"数据驱动-智能识别-精准干预-协同育人"的工作框架,系统论证了AI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智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辅导员工作室;精准育人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智媒时代(Intelligent Media Era)。智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智能化、个性化、碎片化等特征,既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载体,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价值多元、注意力分散等严峻挑战。教育部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网络育人模式"。在此背景下,探索基于AI技术的精准育人路径,成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辅导员工作室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一线阵地,具有贴近学生、灵活创新的组织优势。将AI技术赋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可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从"群体覆盖"向"个体精准"的升级。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智媒时代特征、高校思政教育变革需求、辅导员工作室功能定位和精准育人的实现路径,构建了AI技术支持下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型,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1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智媒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智媒时代是把人工智能当作核心驱动力,智能媒体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新历史阶段,其典型特性包括信息生产走向智能化,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交往模式以及价值观形成机制被智媒环境重新塑造了。

1.2 高校思政教育的当代使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承担起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大职责,面对来自智媒环境的冲击,思政教育必须达成三个转变,内容上由“理论灌输”过渡到“价值引领”,方法上实现从“单向传递”到“交互建构”的转变,载体的选择上,从“线下为主”过渡到“线上线下融合”。

1.3 辅导员工作室的功能升级

作为高校推进思政工作专业化、精品化、科学化的重要平台,有辅导员工作室,步入智媒时代的时候,其功能需把以往的“事务处理中心”升级为“育人创新实验室”,主要强化四项功能:思想动态的“审视站”、成长需求的“剖析工具”、教育资源的“整合体”、育人成效的“考核处”,AI技术的引入让实现这些功能成为现实。

1.4 精准育人的理论框架

精准育人指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托,着眼于不同学生特点实施差异化教育服务的模式,其核心要素有精准构建起学生画像。

2 AI为辅导员工作室赋能,加速网络思政精准育人进程

2.1 AI 技术赋能辅导员工作室的核心逻辑

首先,AI 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采集(如社交动态、学业表现、心理测评)构建学生数字画像,实现 “一人一档” 的精准识别。其次,AI 作为 “数字助教” 承担信息过滤、方案生成等任务,辅导员聚焦价值引领与情感沟通。再次,AI 技术可针对不同育人场景提供定制化支持:在日常咨询工作中中,通过知识库问答系统处理 90% 的重复性问题(如奖助政策、考试安排),释放辅导员 80% 的事务性工作时间;在心理预警工作中,基于情感分析技术识别学生对话中的焦虑、抑郁倾向,触发三级预警机制;在生涯规划中:运用强化学习算法为学生推荐个性化发展路径,如结合行业趋势与学生能力生成 "考研 - 实习 - 就业" 组合方案等。

2.2 AI 技术在辅导员谈心谈话场景的创新应用

首先,需求精准识别:AI 通过分析学生近期动态(如朋友圈情绪、学业预警)生成谈心建议,包括谈话主题、切入角度、风险点提示等。其次,实时辅助,对话质量提升:通过语音识别、文本情感分析实时监测学生情绪波动,当检测到 "愤怒"" 无助 " 等情绪时,推送安抚话术模板。AI还可以提供知识支持,集成政策法规、心理案例等知识库,辅导员提问后 0.3 秒内生成回答参考,准确率达 98%。此外,AI可自动生成谈话纪要,标注关键信息并关联后续跟进任务,使辅导员工作效率提升 60%。再次,跟踪反馈,效果持续优化:AI 对谈话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如通过学生后续行为变化(如学业投入度、社交活跃度)动态调整育人策略。

2.3视频网络平台搭建

开发学生端和教育管理端,实现视频在线观看、评论、分享等功能。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观看思政教育视频,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互动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参与度。优化平台界面,提高用户体验。设计简洁明了的界面,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资源,提升平台的易用性[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防止信息泄露,保障用户隐私。邀请思政教育专家和辅导员录制优质思政教育视频,丰富平台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平台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思政教育的参与度。

3结论

智媒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构建"技术赋能-人文关怀"的平衡机制。建议加强AI伦理教育,确保技术应用符合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建立"AI+辅导员"协同工作机制,保持教育的人文温度;完善数据治理规范,保护学生隐私权益;加强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训,提升人机协同育人能力。随着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发展,思政教育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辅导员工作室应主动拥抱技术革命,在坚守育人初心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4). AI 辅导员 "纽扣" 助力精准育人 [EB/OL]. [2024-12-20].

[2]光明网. (2024). AI 辅导员 "上岗": 高校育人的新契机与冷思考 [EB/OL]. [2024-12-24].

[3]郭瑾萧,伏晓,吴子傲,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拔尖学生谈心谈话工作的创新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45(11):12-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