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高职计网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侯琳恋
  
云亦媒体号
2025年200期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420100

摘要:“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融合岗位技能、课程教学、技能竞赛与职业证书要求,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强化项目驱动与任务导向,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深度融合,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岗课赛证;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项目驱动;技能融合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技术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岗位能力导向的培养需求。“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致力于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模式的构建路径与核心理念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紧密围绕产业发展与岗位需求,构建出一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该模式强调将岗位能力、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四者有机融合,以岗位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嵌入竞赛内容,以竞赛为驱动提升技能水平,以证书为标准规范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充分调研行业岗位需求,通过岗位能力分析形成专业课程标准,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推动教学活动与职业能力之间的精准对接。课程设置不仅涵盖理论知识,还要侧重实操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赛、赛中练”中不断强化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构建过程中,教学团队需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分析,明确企业用人标准和技术发展趋势,将行业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任务和考核目标。课程内容应以真实项目或仿真实训任务为依托,强化项目驱动和任务导向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与工程项目,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程的实践深度和技术含量。技能竞赛的引入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程中嵌入竞赛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挑战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职业证书作为人才技能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四位一体化教学中承担着输出评价的重要角色。证书内容需提前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目标与实际导向,提升学习效率和针对性。在整个教学闭环中,“岗课赛证”实现了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能力水平评价到人才输出全流程的协同联动。通过不断迭代与优化该模式,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育机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也增强了专业建设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

二、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的实施策略

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高职计网专业教学模式高效落地的关键。为精准对接岗位能力需求,首先需要对目标岗位进行系统分析,提取职业活动中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素,进而反向设计课程体系。通过岗位能力矩阵与课程内容的对照表,明确各门课程所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形成映射关系,避免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动态调整与更新,确保课程内容与技术前沿同步发展。在课程开发阶段,引入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通过产教协同,实时掌握产业链技术革新与技能需求的变化,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团队需对教学大纲、课件、项目案例等进行定期修订,并结合网络安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拓展课程广度与深度。例如,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中引入企业级交换机配置与故障排查实训模块,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中融入渗透测试与防火墙策略设置案例,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可将企业项目“原型”嵌入课堂教学中,打破“教”与“用”的壁垒,提升学生对职业场景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在教学实施方式上,采用项目化、任务化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的有效策略。以岗位任务为核心,将课程内容组织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模块,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积累经验。例如在计算机网络集成实训中,设定一个完整的企业网络系统搭建任务,学生需分组完成网络规划、设备选型、IP地址划分、设备配置、安全策略部署与系统联调,形成一条从“设计—实施—优化—总结”的完整职业活动流程。教师在教学中充当指导者与项目经理,实时引导学生解决技术难点,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与协作沟通能力。

三、实践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成效与优化建议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模式在实践导向下的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的系统融合,学生在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以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为主线,强化了学生在真实业务流程中的学习体验,使其在校期间即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基于企业实际项目的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从网络规划设计、设备选型配置到运维管理的全流程技能。同时,结合技能竞赛标准引导教学内容的难度进阶,提升学生的专业深度与广度。例如在参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过程中,学生通过赛前模拟训练与赛后复盘总结,在技术操作与抗压能力方面实现快速成长,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标。

人才培养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能力的提升,还反映在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增强。大量学生在完成课程与实训任务后,能迅速融入企业工作环境,胜任网络运维、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相关岗位。课程体系中的证书培训内容同步嵌入课堂教学,有效缩短了学生获取职业资格的周期,提高了“双证融通”效率。通过与华为、思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设特色课程与认证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技术权威性,也提升了学生就业的行业含金量。部分课程实施“赛证融合”策略,通过模拟比赛场景完成职业技能评价,增强了评价过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

尽管实践导向下的教学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在细节上持续优化。首先,需增强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更新能力,定期开展岗位标准调研,确保教学内容紧贴产业发展趋势。建议引入更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手段,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远程实训平台等扩展实践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路径。其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更新实践经验与工程能力,提升项目教学组织与管理水平。在课程考核机制上应进一步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强化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测与反馈,尤其关注任务完成质量、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表现,以形成全面、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路径与评价机制,可实现“岗课赛证”模式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中的深度融合与长效发展。

结语: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高职计网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通过项目引领、竞赛驱动和证书导向,构建了实践导向的多元化育人体系。未来需持续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机制,强化产教协同,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哓哓,李晶晶,江萍,秦爱华.“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化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5,43(02):75-78.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5.02.22.

[2]覃业彬.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岗课赛证”四维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4,53(01):166-168.

[3]周列平.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1):68-7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