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化自信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究
摘要: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探究文化自信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一系列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文化自信;教学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职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以文化自信为导向,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探究文化自信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对于课程思政内容的优化设计首先要从教材的深度挖掘入手,这一点在高职英语课堂构建中也要得到充分的体现。据此,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梳理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充分认识到高职英语教材中包含着丰富文化素材的客观事实,对标于“文化自信”的教育主题来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能动梳理出其中涉及中外文化对比、价值观体现、社会现象描述等方面的教学项目。其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炼出课本中的思政要点,从教材文本中充分整合出能够培养、优化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思政要点,以此来作为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项目。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Festivals”的文章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The social activities about Western festivals”的内容,还要带领学生同步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以此来让学生们在对比中充分理解中华传统节日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从而培养、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政教育
以“文化自信”为基准的思政渗透教育活动是一项体系性的改革工作,必然要依托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结合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创设出足够真实的语言情境,能动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常规项目之中。此外,还要优化对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组织学生们开展项目式的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助他们完成与“文化”相关的项目任务。最后,还要进一步突出案例分析法的“存在感”,积极选取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安排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引导他们从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专业发展成果。
比如在模拟商务谈判的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训练学生们的英语表达和谈判技巧等基础能力,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诚信”、“公平竞争”等商业道德原则,以此来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又比如在布置“中外文化差异对比研究”的教学项目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信,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引入关于文化冲突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如何以文化自信为基础,以包容、理解的态度解决文化冲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包容意识。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以“文化自信”为依托的课程思政渗透活动要突出“课内 + 课外”的联动资源开发。具体而言,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具体围绕中华经典文学作品的英文译本或者京剧、剪纸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英文介绍资料等来做能动补充,以此来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具体结合热点事件来融入相应的思政教育,并可在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或涉及文化争议的事件发生时带领学生们充分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对应的讨论、分析,继而培养起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敏感度。另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展思政教育资源。推荐学生观看与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英文纪录片、TED 演讲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并引导他们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参与文化主题的讨论和交流,从而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首先,教师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力度,在院校、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下应定期组织、参与相应的课程思政培训活动,并积极联系、邀请专家学者来到院校、课堂中进行讲座和指导活动,以此来帮助教师更为深入地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并掌握“文化自信”主题在课程思政课堂中的融入方法、技巧。
其次,教师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和课程的教学需求来探索适合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方法,依托于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常态性地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深入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继而为教学实践的优化执行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最后,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系统性地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广泛了解世界文化,令自身不断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继而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英语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统筹,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依托多元路径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邵旦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 [J].海外英语 ,2024(4):226-228.
[2] 李丽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英语跨文化传播能力构建 [J]. 辽宁高职学报 ,2024,26(6):48-52,112.
[3] 叶甜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探究[J]. 海外英语 ,2024(13):235-237.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20 年(课题编号:JXJG-20-7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范宁(1983 年1 月- )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南昌,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