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资源与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观察评价
摘要:本研究聚焦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与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关联,通过实地观察、行为记录、量表测评等方法,对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及其对幼儿走、跑、跳、投掷等基本运动能力发展的影响展开观察评价。研究发现,科学创设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资源能够显著激发幼儿运动兴趣,促进其运动能力提升,但在资源配置、教师指导等方面仍存在优化空间。本研究结果为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运动能力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时期是身体成长与机能发育的紧要阶段,幼儿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状况这一基础,作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不可或缺的形式,户外体育游戏,对提升幼儿运动能力、增强其体质起到不可替代的效用。面对倡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摸索的教育理念,户外自主体育游戏正日益被看重,其充裕的环境资源给幼儿提供自主选定、自主钻研运动的机会,利于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实现整体发展,经过对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环境资源的观察考量,可为幼儿园合理搭建户外游戏环境、完善游戏指导策略给予借鉴,着实增强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综合素养。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
所谓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是幼儿在户外开放空间环境之中,依照自身兴趣及所需,自由选定游戏项目、一起玩耍的伙伴及玩法,把身体运动作为主要的基本活动模样,在游戏进程当中得到运动技能发展及身心欢畅体验的活动[1]。
(二)幼儿运动能力
基本动作技能、综合运动能力共同构成幼儿运动能力的主体,基本动作技能的范畴有走、跑、跳、投掷、攀爬、平衡等动作;综合运动能力于基本动作技能基础之上衍生,幼儿于复杂运动场景中所展现的协调、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养及运动适配能力。
三、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环境资源现状观察
(一)户外游戏场地观察
经实地对多所幼儿园观察后得知,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呈现多样类型,像塑胶跑道、绿地草坪、沙水玩耍区、建构空间等,部分幼儿园有着充足的场地面积,各功能部分区明晰,就像把运动区跟游戏区进行有效分隔,给幼儿创设了相对隔绝的运动空间;但有些幼儿园有着场地逼仄、功能区域混杂的毛病,对幼儿自主体育游戏开展产生干扰[2]。
(二)游戏器材与设施观察
1. 固定设施
常见于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游戏资源有滑梯、攀爬架、秋千等固定设施,质量佳、设计合理的固定设施能有效唤起幼儿运动热情,部分设施老化现象明显,维护跟进不及时,伴有安全上的隐患。
2. 可移动器材
诸如球类、跳绳、轮胎、平衡木等的可移动器材,增加了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可能性,少数幼儿园的可移动器材种类多样、数量足量,而且开展定期更新工作;而有的幼儿园器材表现得单一,不能契合幼儿运动的多样化需求。
(三)自然与社会环境资源观察
就自然环境资源而言,有部分幼儿园把园内的树木、花草、地形等资源好好利用了,开辟出自然探索小径、山坡攀爬等游玩区域,令幼儿在亲近自然进程里发展运动本领,社会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对有限,开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对社区资源结合程度低。
二、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观察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采用将定点观察和追踪观察相结合之法,所谓定点观察,就是在固定区域对幼儿户外自主体育游戏中的运动表现加以观察;追踪观察则挑出特定幼儿,记下其于一段时间内在户外自主体育游戏里的参与情形,囊括选择的游戏项目、运动技能运用及推进情况等[3]。
(二)行为记录法
使用诸如视频记录、行为检核表的工具,针对幼儿在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的具体行为实施记录,行为检核表囊括走、跑、跳等简单运动技能及运动当中合作、竞争等社会行为表现,利于开展针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量化分析。
(三)量表测评法
依靠《幼儿基本运动能力发展测评量表》实施,从走、跑、跳、投掷、攀爬、平衡等相关维度,对幼儿参与户外自主体育游戏前后两个阶段运动能力进行测评,对照探究游戏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三、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观察评价结果与分
析
(一)幼儿运动技能发展观察结果
1. 基本动作技能
处在户外自主发起的体育游戏里,幼儿借助反复操练,走、跑、跳等基础的动作技能明显增强,处于“轮胎障碍跑”游戏的情境里,幼儿在跨越轮胎时可能动作拙笨、速度不快,但多次试验性尝试后,可灵活地调控步伐,快速又平稳地冲破障碍,跑动的协调性及灵活性显著变好。
2. 综合运动能力
幼儿参与像“攀爬网寻宝”这样具挑战性的游戏之际,既锻炼了攀爬方面的能力,还在面对阻碍并克服的过程里增强了力与耐力;在协作类游戏里,诸如“多人跳绳”里,幼儿得跟伙伴进行协调配合,这明显增进了其身体协调性与团队配合能力。
(二)幼儿运动兴趣与参与度分析
多样又好玩的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环境资源极大地唤起幼儿运动兴趣,若游戏场地布置了新颖的设施,就如彩虹隧道、小型的攀岩墙,且可移动器材有着多样类别的时候,幼儿参与游戏热情更上一层楼,主动探索且尝试新运动技能的意愿更明显;单调重复的游戏资源易引发幼儿的厌倦情绪,降低幼儿参与运动的热忱。
(三)教师指导对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影响
教师适时又适度的指导,对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若教师在游戏起始时做好正确动作示范,在游戏推进阶段给予鼓励与引导,助力幼儿解决运动期间碰到的麻烦,幼儿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运动技能。
四、优化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与优化户外游戏环境资源
幼儿园要按照幼儿身体发育规律以及运动能力发展目标进行规划,实施具有系统性的户外游戏场地规划,须依照功能分区原则行事,对大肌肉运动区(如跑道、球类活动区)、精细动作发展区(如沙水区、低结构材料操作区)、挑战性运动区(如攀爬墙、平衡木组合区)采取物理分隔操作,杜绝不同运动强度活动之间交叉干扰,聚焦环境的生态化设计工作,不妨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像鹅卵石、木桩、竹梯)打造自然运动小径,也能结合季节的变化搭建落叶堆、积雪滑道等临时游玩场景,助力幼儿于亲近自然时发展平衡、协调等能力。
(二)提升教师观察与指导能力
作为游戏环境的创建者和幼儿成长的辅佐者的教师,其专业能力对游戏效果有直接的作用力,幼儿园应创建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凭借案例审视、模拟操练、专家襄助等举措,助力教师掌握幼儿运动进步的关键指标,譬如 3 到 4 岁幼儿跳跃高度、5 到 6 岁幼儿投掷距离之类,增进教师对运动能力发展观察的灵敏程度。须增强教师针对“观察 - 记录 - 分析 - 支持”指导闭环的实践运用能力,比如要求教师采用“学习故事”的记录法,以图文相伴形式记录幼儿游戏里的运动表现,然后结合《指南》标准实施专业研判,定制凸显个性的支持手段。
就具体指导的策略而言,教师应把握“合适的介入时机”与“恰当的介入程度”,游戏刚开始,采用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小消防员闯关”的方式激发幼儿运动兴味;处于游戏开展阶段,若幼儿遇到技能关卡阻碍,像不能完成单脚连续跳跃,教师可采用“支架式”的指导方式,采用分解动作演示、降低挑战难度等办法提供支撑;于游戏各环节结束之后,鼓励幼儿分享自身经验,教师利用提问、总结等形式助力幼儿提炼运动技能,实现从实践操作到认知理念的升华,教师理应看重自身运动示范功能,依靠生气蓬勃的参与式点拨,引领幼儿主动投身运动。
(三)建立科学的幼儿运动能力评价体系
作为推动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需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构建起多维度评价指标,除传统走、跑、跳等基础动作技能外,还应当引入以主动参与运动频率衡量的运动习惯、以面对困难坚持性衡量的运动态度、以自我保护行为衡量的运动安全意识等非技能范畴,构成周全的评价架构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测评方式,让量化测评与质性分析结合在一起:量化测评能借助《幼儿体能发展测试量表》开展阶段性的测评工作,把幼儿立定跳远、往返跑等项目成绩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采取游戏视频回放、教师观察日记记载、幼儿运动绘画等作品材料,可进行质性分析,动态跟进幼儿运动成长的路径痕迹。
当处于评价实施的阶段中,宜构建“幼儿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园共育”相融合的立体评价模式,幼儿可依托“运动小勋章”评选活动,自行选择展现运动业绩并进行自我评鉴;借助同伴互评,幼儿可实现相互学习与激励;教师得定期把幼儿运动发展报告写好,借助成长档案勾勒幼儿的进步轨迹;借助家长会、家园联系册这类途径,向家长推送科学的运动教育理念,勉励家长在家里创设亲子运动的环境,凝聚教育的协同力量。
结论
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与幼儿园户外自主体育游戏的环境资源密切相关,采用科学的策略创设户外游戏环境,充分挖掘各类资源,融入教师切实有效的指导跟科学的观察评鉴,可激发起幼儿的运动兴致,拉动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及综合运动能力的全面拓展,幼儿园需进一步强化对户外自主体育游戏重视,持续改进游戏环境与指引策略,为幼儿运动能力拓展创造更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桑文平 . 幼儿运动技能发展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15):111-113.
[2] 张英 . 农村幼儿园运动区自主游戏的实践研究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0,(14):95-96.DOI:10.16704/j.cnki.hxjs.2020.14.065.
[3] 蔺琰 . 户外运动性自主游戏中提升大班幼儿运动强度策略 [J]. 家长 ,2020,(12):136-137.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